-
-
-
-
-
《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固怠忽间断而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忽已志在乎彼.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迫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是又安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厌,以异于彼之怠忽间断而无所成者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固怠忽间断而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忽已志在乎彼
-
-
-
-
-
-
-
《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涵光
-
-
《心无日月之明,志无雷霆之奋,不可与言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心无日月之明,志无雷霆之奋,不可与言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魏象枢《庸言》,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至者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至者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
-
-
-
-
-
-
-
-
《水之积也厚,则负大舟为有力;德之积也厚,则建大业为有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水之积也厚,则负大舟为有力;德之积也厚,则建大业为有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六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周易·坤》,迁善崇德类名言句子
-
-
-
《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熹
-
-
-
-
-
-
-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什么意思,出自
-
-
-
-
-
-
-
《学问有未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自得处,更望勉力,以此而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问有未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自得处,更望勉力,以此而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
-
-
-
-
-
-
-
-
-
-
-
《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编》
-
-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廉耻荣辱类名言句子
-
-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卫灵公
-
-
-
《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养生(二)类名言赏析《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
-
-
-
-
-
-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养生(一)类名言赏析《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
-
-
-
-
湿温生物,湿热长物,燥热成物,凄凉杀物,严寒养物。湿温,冲和之气也;湿热,蒸发之气也;燥热,燔灼之气也。凄凉,杀气,阴壮而阳微也;严寒,敛气,阴外激而阳内培也。五气惟严寒最仁。
《湿温生物,湿热长物,燥热成物,凄凉杀物,严寒养物。湿温,冲和之气也;湿热,蒸发之气也;燥热,燔灼之气也。凄凉,杀气,阴壮而阳微也;严寒,敛气,阴外激而阳内培也。五气惟严寒最...
-
-
-
大道有一条正路,进道有一定等级。圣人教人只示以一定之成法,在人自理会。理会得一步,再说与一步,其第一步不理会到十分,也不说与第二步。非是苦人,等级原是如此。第一步差一寸,也到第二步不得。孔子于赐,才说与他“一贯”,又先难他“多学而识”一语。至于仁者之事,又说“赐也,非尔所及”。今人开口便讲学脉,便说本体,以此接引后学,何似痴人前说梦?孔门无此教法。
《大道有一条正路,进道有一定等级。圣人教人只示以一定之成法,在人自理会。理会得一步,再说与一步,其第一步不理会到十分,也不说与第二步。非是苦人,等级原是如此。第一步差一寸,也...
-
-
-
-
古称君门远于万里,谓情隔也。岂惟君门?父子殊心,一堂远于万里;兄弟离情,一门远于万里;夫妻反目,一榻远于万里。苟情联志通,则万里之外犹同堂共门而比肩一榻也。以此推之,同时不相知而神交于百世之上下亦然。是知离合在心期,不专在躬逢。躬逢而心期,则天下至遇也。君臣之尧、舜,父子之文、周,师弟之孔、颜。
《古称君门远于万里,谓情隔也。岂惟君门?父子殊心,一堂远于万里;兄弟离情,一门远于万里;夫妻反目,一榻远于万里。苟情联志通,则万里之外犹同堂共门而比肩一榻也。以此推之,同时不相...
-
《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智多勇少,实力难言;勇多智少,大事难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
-
-
-
-
-
-
-
-
《年力未衰,辄思引退,与年力既衰而犹贪恋荣禄者,皆负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年力未衰,辄思引退,与年力既衰而犹贪恋荣禄者,皆负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豫 《蕉窗日记》,成败
-
《人必有终身之忧,而后能有不改之乐.君子所忧乐如之何?曰:所忧生于所苦.不苦行险,不知居易之乐也;不苦嗜欲,不知澹泊之乐也;不苦驰骛,不知收敛之乐也;不苦争竞,不知恬退之乐也;不苦憧扰,不知宁静之乐也;苦生忧,忧生嗜,嗜生乐.岂惟君子之性分然哉?即世俗亦有终身之忧乐焉,忧利欲之不遂其身也,忧利禄之不及其子孙也,忧謏(xiao小)闻之不哗于一世也.庸讵知吾所谓苦,非彼所谓甘,吾所谓忧,非彼所谓乐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必有终身之忧,而后能有不改之乐。君子所忧乐如之何?曰:所忧生于所苦。不苦行险,不知居易之乐也;不苦嗜欲,不知澹泊之乐也;不苦驰骛
-
-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
-
-
-
-
《私欲不乘,如天清地宁,风、日也乐,草、木也乐,星月、人物亦无不乐.世人顾以酒色为乐,夫酒色中昏沉病死,并其四肢耳目不觉为何物,况天地万物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私欲不乘,如天清地宁,风、日也乐,草、木也乐,星月、人物亦无不乐。世人顾以酒色为乐,夫酒色中昏沉病死,并其四肢耳目不觉为何物,况
-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六回,成败得失类名言句子
-
-
-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国不治;天下有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治国类名言赏析《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国不治;天下有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国之将兴也,百官有司貌若违异,而心则同于尽职;国之将亡也,百官有司貌若谐和,而心则各为竞进.》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治国类名言赏析《国之将兴也,百官有司貌若违异,而心则同于尽职;国之将亡也,百官有司貌若谐和,而心则各为竞进。》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
-
-
-
-
-
-
-
-
-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欧阳修 《梅圣俞寄银杏》,重义轻
-
-
-
-
-
-
-
-
-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日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立志类名言赏析《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日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
-
-
-
-
-
-
-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报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报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妄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妄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雍也》,因材施教类名言句子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路》,言传身教类名言句子
-
-
-
-
-
-
《言以垂世立教,兴起天下而天下赖之,圣贤所以死而不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言以垂世立教,兴起天下而天下赖之,圣贤所以死而不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言传身
-
-
-
《不愿玉液餐,不愿蓬莱游;人间有字处,读尽吾无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愿玉液餐,不愿蓬莱游;人间有字处,读尽吾无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袁枚 《小仓山房诗文集·读书二首
-
《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读书而无所疑,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读书而无所疑,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元·赵孟《叶氏经疑序》,读书要
-
-
《看得为学无别法,只是知一字,行一字,知一句,行一句,便有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看得为学无别法,只是知一字,行一字,知一句,行一句,便有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
-
-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黄晞 《聱隅子
-
-
-
-
-
-
《人无贤愚,见善则誉之,见恶则谤之,此人情也,未必有私爱也,未必有私憎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善恶类名言赏析《人无贤愚,见善则誉之,见恶则谤之,此人情也,未必有私爱也,未必有私憎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去恶而从善,舍非而从是,人或知之而不能徙,以为如制駻马,如斡磻(bo波)石之难也.静而思之,在我而已,如转户枢,何难之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去恶而从善,舍非而从是,人或知之而不能徙,以为如制駻马,如斡磻(bo波)石之难也。静而思之,在我而已,如转户枢,何难之有?》什么意思,
-
-
-
-
-
《不辱己,所以为有义;不害人,所以为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辱己,所以为有义;不害人,所以为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王安石《答王伯虎书》,崇仁尚礼类名言句子
-
-
-
-
-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
-
-
《仁义起发是恻隐羞恶,及到那人物上,方见得爱与宜,故曰“爱之理,宜之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仁义起发是恻隐羞恶,及到那人物上,方见得爱与宜,故曰“爱之理,宜之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陈淳《北
-
-
-
-
-
-
-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俭侈类名言赏析《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
-
-
-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致用类名言赏析《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
《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帖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人若不将来身上理会,则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只算做不曾读书的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致用类名言赏析《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帖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人若不将来身上理会,则读书
-
-
-
-
-
-
-
-
-
《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
-
-
-
-
-
-
-
-
-
-
-
-
-
-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用兵类名言赏析《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用兵类名言赏析《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艺术(一)类名言赏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
-
-
-
-
-
-
-
《当事务丛杂之中,吾心当自有所主,不可因彼之扰扰而迁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当事务丛杂之中,吾心当自有所主,不可因彼之扰扰而迁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卷
-
-
-
《当急遽冗杂时,只不动火,则神有余而不劳,事从容而就理.一动火,种种都不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当急遽冗杂时,只不动火,则神有余而不劳,事从容而就理。一动火,种种都不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吕坤
-
《何事不因忙错,故急迫中益要安详.此心多由乐放,故快适处更要收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何事不因忙错,故急迫中益要安详。此心多由乐放,故快适处更要收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居郧 《西岩赘
-
-
-
-
-
-
《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虽无私心,苟不合正理,亦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虽无私心,苟不合正理,亦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学规类编》卷十七,正
-
-
-
-
-
-
-
-
-
-
-
-
-
-
-
-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乌获之力而死,贲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生死类名言赏析《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乌获之力而死,贲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吾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生死类名言赏析《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吾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出自哪里,什么意
-
-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生死类名言赏析《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失长厚之心;扬人之恶,愈有的据,更形刻薄之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失长厚之心;扬人之恶,愈有的据,更形刻薄之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居郧《西岩
-
-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洪应明 《菜
-
-
《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检耳.若放而不检,则入恶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检耳。若放而不检,则入恶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华阳国志》 卷十,修身自砺类名
-
《若徒萌子人,则终其身无有见识力量之日矣.今之人皆受庇于人者也,初不知有庇人事也.居家则庇荫于父母,居官则庇荫于官长,立朝则求庇荫于宰臣,为边帅则求庇荫于中官,为圣贤则求庇荫于孔、孟,为文章则求庇荫于班、马,种种自视,莫不皆自以为男儿,而其实则皆孩子而不知也.豪杰凡民之分,只从庇人与庇于人处识取.》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若徒萌子人,则终其身无有见识力量之日矣。今之人皆受庇于人者也,初不知有庇人事也。居家则庇荫于父母,居官则庇荫于官长,立朝则求庇荫
-
-
《君子所贵乎道者,鄙倍(背)、暴慢、淫昵之不作,虽因亲疏贵贱贤不肖而异施,亦何辟(僻)之有哉?如是,方是修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所贵乎道者,鄙倍(背)、暴慢、淫昵之不作,虽因亲疏贵贱贤不肖而异施,亦何辟(僻)之有哉?如是,方是修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睽极则咈戾(fuli扶利)而难合,刚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睽极则咈戾(fuli扶利)而难合,刚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熹 《近思录》
-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张》,修身自砺类名言句子
-
-
-
《今人废学,只是将道理让于古人做,不知古人亦人耳.凡古人可行者,我亦可行.如一旦奋然自新,立志躬行,何道不可能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今人废学,只是将道理让于古人做,不知古人亦人耳。凡古人可行者,我亦可行。如一旦奋然自新,立志躬行,何道不可能也?》什么意思,出自哪
-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体别》,成才之道类名言句子
-
-
《人能去其荒心、荒身、荒口耳目之事,则常觉,则能断;断则不怠,觉则不荒,斯可以寻孔子之道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能去其荒心、荒身、荒口耳目之事,则常觉,则能断;断则不怠,觉则不荒,斯可以寻孔子之道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
-
《诚立而几明,则自知审,而即以验天下,无不知也;因人之不善以自警,则终身不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诚立而几明,则自知审,而即以验天下,无不知也;因人之不善以自警,则终身不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
-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之不尽者,天下之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之不尽者,天下之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彭汝让 《木几冗谈》,持恒韧长类名
-
《有过必改,罪己是也,改而已矣.常有歉悔之意,则反为心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过必改,罪己是也,改而已矣。常有歉悔之意,则反为心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二程集·论学篇》,悔过改过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三国蜀·诸葛亮 《诫子书》,成才之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孟子·
-
《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
-
《人不主敬,则此心一息之间,驰骛出入,莫知所止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不主敬,则此心一息之间,驰骛出入,莫知所止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薛瑄 《薛文清公读书录》 卷五,
-
《往教之弊,终于妄说,枉己者未有能正人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往教之弊,终于妄说,枉己者未有能正人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说》,为师忌戒类名言句子
-
-
《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蔽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蔽也,况于他好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
-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颜渊》,团结互助类名言句子
-
《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严谨求是类名言句子
-
《士之难知也久矣.其守正不阿,有似乎迂;其不枉道以求合,有似乎拘;其不同流合污,有似乎矫;其守先王、待后学,有似乎亢;其持己之洁清,而不乐受人之汶汶(men门),有似乎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士之难知也久矣。其守正不阿,有似乎迂;其不枉道以求合,有似乎拘;其不同流合污,有似乎矫;其守先王、待后学,有似乎亢;其持己之洁清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能明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能明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韩愈《师说》,
-
-
-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
-
贞观政要《行幸第三十七》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①,无不悉然 驰道②皆广③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 人力不堪,相聚为贼④ 逮至末年,尺土一...
-
-
-
-
贞观政要《自知者明,信为难矣》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 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一日万机,...
-
贞观政要《贪鄙第二十六》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①,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
贞观政要《思其所以危,则安矣》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知存亡之所在,节嗜欲以从人,省游畋之娱,息靡丽之作,罢不急之务,慎偏听之怒 近忠厚,远便佞,杜悦耳之邪说,甘苦口之忠言 (《刑法...
-
-
-
-
-
《广要道》什么意思|注释|译文|翻译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①“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者寡,...
-
-
-
-
《我母受大苦恼,我当报恩》什么意思|注释|译文|翻译
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身;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哺长养,将护我身 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 ①(《南大般涅槃经》)【注释】 ①推干去湿:拭去新生...
-
《亲所好,力为具》什么意思|注释|译文|翻译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①(《弟子规》)【注释】 ①具:具备,准备 贻(yí):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