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书穿凿,选文诡异,最误后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说书穿凿,选文诡异,最误后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治学禁忌类名言句子
-
-
《观书辞,诚有用工处,但如懊惜,亦甚害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懈怠流浪,患不觉耳;觉即改之,何暇懊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观书辞,诚有用工处,但如懊惜,亦甚害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懈怠流浪,患不觉耳;觉即改之,何暇懊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
-
-
《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莫进于学,莫止于画,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二程集·论学篇》,治学禁忌类名言句
-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求近功,则自画气沮,渊源莫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求近功,则自画气沮,渊源莫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黄宗羲 《明儒学案》,治学禁忌
-
-
《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志学然后可与适道,强礼然后可与立,不惑然后可与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张载 《正蒙·中正篇》,立志于
-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
-
-
-
《人若不立志,只泛泛地同流合汙(污),便做成甚人?须是立志,以圣贤自期,便能卓然挺出于流俗之中,不至随波逐浪,为碌碌庸庸之辈.若甘心于自暴自弃,便是不能立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若不立志,只泛泛地同流合汙(污),便做成甚人?须是立志,以圣贤自期,便能卓然挺出于流俗之中,不至随波逐浪,为碌碌庸庸之辈。若甘心
-
-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刘清之 《戒子通录》 卷六,迁善
-
《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熹
-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管子·内业》,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
-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卫灵公》
-
-
-
《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淮南子·缪称训》,重道立德
-
-
-
-
-
《不可好胜,作炫耀事,靡费财力至窘乏时,悔无及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可好胜,作炫耀事,靡费财力至窘乏时,悔无及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蒋伊 《蒋氏家训》,勤俭持家类名
-
《夫当乐时,众人方以为乐,而至人独以为忧;正当忧时,众人皆以为忧,而至人乃以为乐.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宁处忧而不肯处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当乐时,众人方以为乐,而至人独以为忧;正当忧时,众人皆以为忧,而至人乃以为乐。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
-
-
-
-
-
-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专心致志类名言句子
-
-
《圣贤千言万言,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圣贤千言万言,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
-
-
-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chuo绰),一暴(pu瀑)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chuo绰),一暴(pu瀑)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
-
-
-
-
-
-
-
-
-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仁爱类名言赏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
-
-
-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卷六,明智有识类名言句
-
-
-
《察士不比周而进,不为苟而求,言无阴阳,行无内外,顺则进,否则退,不与上行邪,是以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察士不比周而进,不为苟而求,言无阴阳,行无内外,顺则进,否则退,不与上行邪,是以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
《于内有主,于外不疑,条理既得,唯在决行之而已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于内有主,于外不疑,条理既得,唯在决行之而已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
-
-
-
-
-
《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饮食类名言赏析《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出自哪里,
-
-
-
-
《醉勿食热,食毕摩腹,能除百病.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食勿大言,大饱血脉闭,卧欲得数转侧,冬温夏凉慎勿冒之,大醉神散越,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久坐伤筋,久立伤骨…….命不长者,是大醉之子;不痴必狂者,是大劳之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养生(三)类名言赏析《醉勿食热,食毕摩腹,能除百病。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食勿大言,大饱血脉闭
-
《饮食所以养人也,或过则足以害人,故君子节饮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饮食所以养人也,或过则足以害人,故君子节饮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六,起居饮食
-
-
-
-
-
-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扁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夫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阱,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
-
-
-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当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小。”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事各有所量也,岂惟火哉!”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言各有攸...
-
-
-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难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难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
-
-
-
-
-
-
-
-
-
-
-
《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
-
-
-
-
-
-
-
-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
-
-
-
-
-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
-
-
-
-
-
《夫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言先其难者,其后当自获,非谓全不求获,全无所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言先其难者,其后当自获,非谓全不求获,全无所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李贽
-
-
-
-
-
《每有享用,当生愧惭想,自然不敢过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每有享用,当生愧惭想,自然不敢过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成败得失类名言句子
-
-
-
《才能技艺,让他占个高名,莫与角胜.至于纲常大节,定要自家努力,不可退居人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才能技艺,让他占个高名,莫与角胜。至于纲常大节,定要自家努力,不可退居人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吕坤
-
《年力未衰,辄思引退,与年力既衰而犹贪恋荣禄者,皆负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年力未衰,辄思引退,与年力既衰而犹贪恋荣禄者,皆负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豫 《蕉窗日记》,成败
-
-
-
-
-
-
《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程颐 《论语解·子罕》,重义
-
《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魏相》,重义轻利类名言句子
-
-
-
-
-
-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谦傲类名言赏析《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
-
-
-
-
-
-
-
-
-
-
-
-
-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立志类名言赏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自哪
-
-
-
-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廉政类名言赏析《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
-
-
-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廉政类名言赏析《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若要天下太平,必去贪官.贪官害民,必有羽翼,所谓官得其三,吏得其七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廉政类名言赏析《若要天下太平,必去贪官。贪官害民,必有羽翼,所谓官得其三,吏得其七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欢云间.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展诗清歌聊自宽,乐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分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天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霑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分离别,无因兮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爱情类名言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忠孝类名言赏析《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忠孝类名言赏析《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
-
-
《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忠孝类名言赏析《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王守仁《别王纯甫序》,因材施教类名言句
-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雍也》,因材施教类名言句子
-
-
-
-
-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lie猎)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lie猎)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
-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若洒扫应对,乃幼而孙弟之事;长后教之,人必倦弊.惟圣人于大德有始有卒,故事无大小,莫不处极.今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知至学之难易,知德也;知其美恶,知人也.知其人且知其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若洒扫应对,乃幼而孙弟之事;长后教之,人必倦弊。惟圣人于大德有始有
-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补》,因材施教类名言
-
-
《人读书只为难记,耽阁(搁)许多,不知纵记亦无用.大要古书只管去读看,不问能记与否,但要今日这理磨我心,明日那理磨我心,久之,吾心本体之明自现,光照万里,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者也.然须以清心寡欲为本.》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读书只为难记,耽阁(搁)许多,不知纵记亦无用。大要古书只管去读看,不问能记与否,但要今日这理磨我心,明日那理磨我心,久之,吾心本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彭汝让 《木几冗
-
-
-
-
-
-
-
《凡人有一行之善,则当学之,勿以其同时同处,贵耳贱耳目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人有一行之善,则当学之,勿以其同时同处,贵耳贱耳目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学规类编》卷十,
-
-
-
-
-
-
-
-
-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为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为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
-
-
-
-
-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雍也》,崇仁尚
-
-
-
-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尔.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俭侈类名言赏析《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尔。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奢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以此思勤,安得不勤?以此思俭,安得不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俭侈类名言赏析《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奢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以此思勤,安得不勤?以此思俭
-
《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缺,则横赋暴敛,必先有及于民者.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是以将爱人者,必先节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俭侈类名言赏析《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缺,则横赋暴敛,必先有及于民者。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是以将爱人者,
-
-
-
《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俭侈类名言赏析《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
-
《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乎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公私类名言赏析《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乎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
-
-
-
-
-
-
-
《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致用类名言赏析《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
-
-
-
《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帖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人若不将来身上理会,则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只算做不曾读书的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致用类名言赏析《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帖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人若不将来身上理会,则读书
-
-
-
-
-
-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用兵类名言赏析《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
-
-
-
-
-
《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会之于心,则下笔时随人意,自得古人书法.》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艺术(二)类名言赏析《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会之于心,则下笔时随人意,自得古人书法。》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艺术(一)类名言赏析《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
-
-
-
-
-
-
《言不可不谨:伤于易则诞,伤于烦则支,己肆则物忤(wu午),出悖则来违,君子所以非法不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言不可不谨:伤于易则诞,伤于烦则支,己肆则物忤(wu午),出悖则来违,君子所以非法不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
-
-
-
-
-
-
-
-
-
-
-
-
《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虽无私心,苟不合正理,亦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虽无私心,苟不合正理,亦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伯行《学规类编》卷十七,正
-
-
-
-
-
-
-
-
-
《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生死类名言赏析《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生死类名言赏析《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
-
-
《涵养工夫,如鸡抱卵,才冷了,便抱不成.又不可急急去叫他热,只是逐渐用工夫,方能有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涵养工夫,如鸡抱卵,才冷了,便抱不成。又不可急急去叫他热,只是逐渐用工夫,方能有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
-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不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不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
-
-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
《君子所贵乎道者,鄙倍(背)、暴慢、淫昵之不作,虽因亲疏贵贱贤不肖而异施,亦何辟(僻)之有哉?如是,方是修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所贵乎道者,鄙倍(背)、暴慢、淫昵之不作,虽因亲疏贵贱贤不肖而异施,亦何辟(僻)之有哉?如是,方是修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不然,心是心,气是气,不见所谓集义处终不能合一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养气大概是要得心与气合,不然,心是心,气是气,不见所谓集义处终不能合一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李侗
-
《不与物交,则心具此理而名不能言,事不能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与物交,则心具此理而名不能言,事不能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卷一,躬行实践类
-
-
《心中惺(醒)觉,口中讲说,纸上敷衍,不由身习,皆无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心中惺(醒)觉,口中讲说,纸上敷衍,不由身习,皆无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颜习斋 《存学编》,躬行实践
-
-
《改过不恡(吝),无咎者,善补过也.古之明王,讵(ju句)能无过,从谏而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改过不恡(吝),无咎者,善补过也。古之明王,讵(ju句)能无过,从谏而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隋·王通《中说
-
《勉贾易改过,曰:“吾学无他,只‘迁善、改过’四字.日日改迁,便是功夫;终身改迁,便是效验.世间只一颜子‘不贰过’,我辈不免频复.虽改了复犯亦无妨,只要常常振刷,真正去改.久之不免懈怠,但一觉察,便又整顿,不知古人如何,我是依此做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勉贾易改过,曰:“吾学无他,只‘迁善、改过’四字。日日改迁,便是功夫;终身改迁,便是效验。世间只一颜子‘不贰过’,我辈不免频复。
-
《行之失于前者,可以改之于后:事之失于今者,可以修之于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行之失于前者,可以改之于后:事之失于今者,可以修之于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胡宏 《知言·事物》,反
-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中涵光 《荆园小语》,成才之道类
-
-
-
《明月之夜,可以远视,不可以近书.雾露之朝,可以近书,不可以远视.人才性亦如是,各有不同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明月之夜,可以远视,不可以近书。雾露之朝,可以近书,不可以远视。人才性亦如是,各有不同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
-
-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
《时文以多作为主,则工拙自知,才思自出,蹊径自熟,气体自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时文以多作为主,则工拙自知,才思自出,蹊径自熟,气体自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张英 《聪训斋语》,善
-
《人情譬诸在水之中,顺而求之则易近,逆而求之则艰且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情譬诸在水之中,顺而求之则易近,逆而求之则艰且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程颐《诗解·蒹葭》,循序渐进
-
-
-
-
《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勿妄.庭以内悃(kun捆)愊无华,庭以外卑谦自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勿妄。庭以内悃(kun捆)愊无华,庭以外卑谦自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豫 《蕉窗
-
贞观政要《慎终第四十》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 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 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 然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
-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第十》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①李纲②,有脚疾,不堪践履 太宗赐步舆③,令三卫④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⑤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 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 太子尝商略⑥...
-
-
贞观政要《俭约第十八》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昔大禹凿九山①,通九江②,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
-
贞观政要《行幸第三十七》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①,无不悉然 驰道②皆广③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 人力不堪,相聚为贼④ 逮至末年,尺土一...
-
贞观政要《无为而治,德之上也》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 若能鉴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毁阿房之广殿,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
-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
-
贞观政要《崇儒学第二十七》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太宗初践阼①,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②,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③,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④,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⑤,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 又诏勋贤三品已上子孙为弘文学...
-
-
贞观政要《从谏如流》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 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 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 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
-
《丁兰刻木事亲》什么意思|注释|译文|翻译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 木像见兰,眼中垂泪 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有诗为颂 ①诗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
-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什么意思|注释|译文|翻译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