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非章句,亦非空寂,宪章文武,此真儒之实用也》原文翻译|感想

【原文】

学非章句,亦非空寂,宪章文武,此真儒之实用也。

【译注】

章句:文章、词。空寂:佛教语,谓事物了无自性,本无生灭。宪章文武: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做学问不应当只是学习记诵一些文章诗词,也不应当像佛家说的一切皆空那样消极悲观,而应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道,积极推行仁政德治使天下太平,这是真正的儒者的现实使命。

吴一莲的儿子已经入仕做官,闲暇时喜欢品读儒家典籍。这是吴一莲针对儿子所说的话。

辑自《丰南志》第5册《先大夫请状》。

【感悟】

读书不能死读书而对于现实不闻不问,读圣贤书经世致用即是真儒。人们常说“有识之士”而不说“有知之士”,可见,“识”比“知”高,“知”是“识”的基础,“识”是“知”的深化。“识”比“知”更具有创造性,“识”需要具备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一种勇气。学习圣贤重在学习圣贤的“识”,也就是学习圣贤的精神、品德和勇气,而不是简单地记诵圣贤的只言片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学以致用,造福他人和社会。

【故事链接】

绩溪汪立政(字以德),1840年,赴上海茶叶店为徒,勤劳忠厚,深得业主信任;1850年,自办汪裕泰茶叶店于沪南,督工精制四方名茶,薄利多销,声誉鹊起而在业内独占鳌头,此后在上海、奉贤、苏州、杭州等地设分号9处。汪立政经营有方,业务发达,驰誉中外,盈利丰厚,执沪上业内之牛耳,为旅外绩溪人中的富商巨贾之一。

汪立政富而有道,急公好义,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多有资助。余川村口的环秀桥毁于道光癸酉年(1873年),当时死难者无数,沿河良田皆废为沙滩,对此汪立政一直牵挂在心。晚年,汪立政捐金2000多元,并派专人监工重建,虽未亲眼目睹夙愿的实现,但其子完成了此项义举。其子汪惕予因致力于悬壶济世,只能勉力维系汪裕泰店业;其孙汪振寰1919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继承汪裕泰店业,刻苦钻研,善于革新,几经努力,于1927年在上海西藏路开设汪裕泰总号,辟有5个门市部,接着又在浙江路和福履路分设2个门市部,批发兼零售,销售新制的绿茶、红茶、花茶和茶砖,驰骋沪上。抗日战争初期,汪振寰又悄悄地将资产转移美国和日本,在国外开设分销部,挽救了经济上的损失,且及时地将汪裕泰茶叶打入国际市场。

【延伸阅读】

朱为弼(字右甫,号椒堂,又号颐斋),安徽休宁人(一说浙江平湖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官至漕运总督。为官30余载,清廉方正。学问渊博,集传统经学、金石、书画、辞章、考据、收藏于一身,是一位不多见的文化全才。

道光四年(1824年),朱为弼授顺天府丞,旋升府尹,当时京城附近遭蝗虫之灾,庄稼被蝗虫啃光。朱为弼单骑巡视,了解灾情,地方官吏准备宴请招待,朱为弼制止了宴请,说:“我是为了替百姓解蝗虫之灾才来的,你们如果这样铺张,岂不是也要让我变成啃食民脂民膏的蝗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