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以经时务,佐明时,毋徒萎靡为也》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原文】

必以经时务,佐明时,毋徒萎靡为也。

【译注】

(读书)一定要能经世致用,解决当下实际问题,否则就白白浪费时间了。

辑自《汪氏统宗谱·昂号云峰配王合纪传》。

【感悟】

这是明朝休宁商人汪昂教育儿子读书方法时的一句话,道理很简单,不能整天读书而死读书,而要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故事链接】

明朝休宁商人汪昂经营盐业起家后,因为自己没有始终如一从事儒业,弃儒从贾,因而后悔不已,将业儒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弟身上,他不惜耗费资金为儿子请来名师,教育儿子不要浪费光阴,要勤奋习儒,盼望儿子能扬名海内,光宗耀祖。“愤己弗终儒业,命其仲子延浩治书曰:‘必以经时务,佐明时,毋徒萎靡为也。’以是隆师备至,日以望其显名于时,以缵(zuǎn)其先世遗烈”(《汪氏统宗谱·昂号云峰配王合纪传》)。

还有歙商江佩,早年从贾,“非其志也”,致富后,“尤专意程督诸子修儒术,延师课业,不遗余力”(歙县《溪南江氏族谱·故处士沙南江公墓志铭》)。凌珊,早年因丧父,弃儒就贾,常常自恨不能修儒业,以振家声。因此发家后,将希望全寄托在子侄身上,“殷勤备脯,不远数百里迎师以训子侄。起必侵晨,眠必丙夜,时亲自督促之。每日外来,闻咿唔声则喜,否则嗔,其训子侄之严如此”(《沙溪集略》卷40《文行》)。

【延伸阅读】

艰难创业,重振家声

鲍志道,字诚一,号肯园,生于乾隆八年(1743),是鲍象贤的九世孙。虽然父亲鲍官瑗“长贸于外”,但家中还是并不宽裕。鲍志道自幼读书,企图走科举入仕之路,由于生活困难,11岁便弃儒服贾,出外谋生。他先是到江西鄱阳帮人打工并学习会计,后来又到金华等地做些小生意,再到扬州、湖北。总之,在这几年,由于没有资本,东奔西走,他始终未找到一块立足之地。

20岁时,鲍志道又一次来到扬州。近10年的锻炼,已使他逐渐成熟起来。他胸怀大志,决心在这里干一番事业。扬州是两淮盐运使司所在地,从事盐业的豪商巨贾都集中在这里。听说当时歙县大盐商吴尊德急需物色一名精明能干的经理,鲍志道和其他人一道前去应聘。吴尊德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大家通过会计课目考试后,伙计给每个人端来一碗混沌。吃完后,吴尊德宣布第二天再举行一次考试。翌日,大家都来参加第二场考试。谁知主考大人分别要求各人回答昨天所吃混沌共有几只?有几种馅?每种馅各几只?这下大家都傻了眼,一个个瞠目结舌。只有鲍志道答得完全正确,于是他被聘用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已难确考,但他说明了鲍志道确实是精明、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