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擅长说话,也要学会沉默

要擅长说话,也要学会沉默

禁语前觉得能不说话真好,禁语后才觉得能说话真好。

——马云

有的企业家有很好的口才,他们的话往往能激起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并给员工带来极大的信心和鼓励。马云就是这样的企业家,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就会成为员工、同行和媒体的关注焦点。马云的口才是出类拔萃的,他能轻易地把别人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上来。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这么评价马云:“虽然他本质上很谦虚,但实际上他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要想让他语出平淡,还不如把他关起来好了。”拥有如此杰出口才的马云,有时候会很高调。从北京到东京再到秘鲁,他总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只要他一开口,就会把台下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所以,他成了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也成了创业青年们竞相追捧的偶像。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上市以后,马云就对外宣称一年内不接受媒体采访。这一年,他极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即使在“淘宝封杀百度”事件的时候,他也还是保持沉默。

2008年初夏,马云离开杭州到重庆北碚缙云山白云观借住三天,目的就是让自己沉静下来。在与世隔绝的道观里,马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认真地用毛笔字抄写经书。

三天后,马云一走出道观就说道:“禁语前觉得能不说话真好,但之后才发觉能说话真好。”

2008年7月12日,马云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民营经济论坛,整个过程中,马云一直保持着笑而不语的状态。当记者问到他要在重庆待几天时,他只是伸出一个指头,表示一天。

2009年1月底,马云到三亚休假,一开始就“禁语”了三天,全靠写字来跟助理交流。

马云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据一位阿里巴巴高层透露:“过去总是他在说,大家听,由他带动着大家的思路。自从禁语后,他才有更多机会倾听和思考别人所说的话。”

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要有思考能力,也必须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如果仅仅是一味地向前冲,一味地说话让别人听,那么,就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所以,马云选择了禁语,在此期间,他是绝不开口说话的。禁语期间,马云完全避开了来自外界的干扰,在那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思考。后来,他就给全公司发送了一封名为《冬天的使命》的邮件,这就是他思考的成果之一。事实证明,他又一次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但为什么马云在禁语后,才发现说话的好处呢?那是因为他通过思考,已经把一些重大事情考虑清楚,并已经把自己下一步的行动确定下来了,也就有了说话的底气。他想把自己酝酿出的想法付诸实践,于是便有了《冬天的使命》这封邮件。在经济危机来临前夕,马云为阿里巴巴找到了安然度过严冬的方法,这正是他禁语的成果。

企业家是整个企业的灵魂,越是著名的企业家,外界就越喜欢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捕捉信息。所以,企业家必须谨言慎行,稍有差池将会酿成大祸。

然而,马云恰恰是一个喜欢并擅长说话的人,他说的很多话甚至被归纳成一本厚厚的马云语录。因为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所以他才说:“禁语前觉得能不说话真好。”那时候,他清楚地知道禁言至少能减少是非。特别是在公司即将有大动作的时候,更不能多言,一旦说多了会造成市场波动,严重干扰他的决定。

从这件事中可以得出,企业家要擅长说话,也要学会保持沉默。

没有哪个企业不需要对外宣传,因此,领导者的公开讲话无疑是宣传的重要途径。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一定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会引来媒体的蜂拥而至。这就为公司做了很好的宣传。马云频频出现在公开场合并讲话,虽然最初的目的不一定完全是为了公司宣传,但客观上却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阿里巴巴之所以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其自身良好的发展态势,还得益于马云个人形象的塑造。马云是阿里巴巴的灵魂,一提到马云,大家就会想到阿里巴巴。马云每次出现,都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帮助阿里巴巴提升影响力。

显然,马云的禁语也是在告诫大家,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会招致是非,一句无心之语可能会被外界曲解,人们可能将某种凭空推断出来的观点强加其中。而一旦这种言论散布出去,便会影响企业家及其公司的声誉。

同时,企业家在发表自身观点时,还应该倾听他人的想法,特别是知名企业家及其同行人士的观点。在经济危机来临之前,马云到世界各地拜访了很多著名企业家,其中包括比尔·盖茨、巴菲特、杰克·韦尔奇等。从他们那里,马云收获了很多,并感受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马云之所以能提早预测出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与他拜访了这些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企业家不无关系。

所以说,企业家需要给自己时间去倾听和思考别人的建议。这有助于企业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掌握整个经济发展的情况。同行之间有效的交流,可以使企业家明晰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