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译文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学以愈愚也,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愚不能愈矣》译文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译文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译文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译文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译文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一生快活皆庸福,万种艰辛出伟人》译文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译文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译文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译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译文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译文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译文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译文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译文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栗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译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译文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译文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译文

《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译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译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译文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译文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译文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着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译文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译文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译文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译文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译文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译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译文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译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译文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译文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译文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译文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译文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译文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译文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译文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译文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译文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译文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译文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译文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译文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译文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译文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译文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译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译文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译文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此唐史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译文

《颜子之不较,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译文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译文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译文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译文

《道本足于身,以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译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译文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译文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译文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是大凶》译文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译文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译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译文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译文

《求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译文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译文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译文

《夙夜所为,得无抱惭于衾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译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译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译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译文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译文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译文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译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译文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译文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译文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于德也》译文

《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贵诸人谋;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译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译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译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译文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译文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劝善之方也》译文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译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译文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译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译文

《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淡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译文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译文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译文

《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译文

《家之长幼,皆倚赖于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士之衣食,皆取资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译文

《古之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译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译文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译文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译文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