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译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译文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译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译文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译文

《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译文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译文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于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于龟筮共违于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译文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译文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译文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而后世乃假以谋富贵矣;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译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译文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译文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译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译文

《纵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译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译文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后天下有正学》译文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译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译文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之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之良方》译文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译文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译文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译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译文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译文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然置之,是自消矣》译文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译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译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译文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译文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做小人也》译文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译文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译文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译文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译文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译文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译文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译文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是大凶》译文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译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译文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译文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译文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译文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译文

《鲁如曾子,于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译文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译文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译文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译文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进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译文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译文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译文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译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译文

《漫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任教声名煊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译文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译文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译文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译文

《家之长幼,皆倚赖于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士之衣食,皆取资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译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译文

《言不可尽信,必揆诸理;事未可遽行,必问诸心》译文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译文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着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译文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译文

《“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译文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译文

《势利人装腔作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问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译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译文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译文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译文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译文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译文

《世上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译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之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译文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译文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译文

《舜大圣,而生朱、均瞽、鲧至愚,而生舜、禹揆以余庆余殃之理,似觉难凭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灭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贵自立也》译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译文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译文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译文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译文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译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译文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译文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译文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译文

《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译文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译文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译文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译文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译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译文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译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译文

《求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译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译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译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译文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