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古诗大全
诗词赏析
至理名言
咏花诗集
历史文化
阅读写作
世界文学
搜索
文章列表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译文
《每见待弟子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弟子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较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译文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译文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译文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译文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译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译文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译文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译文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译文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译文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译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译文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译文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译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译文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译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行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译文
《舜大圣,而生朱、均瞽、鲧至愚,而生舜、禹揆以余庆余殃之理,似觉难凭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灭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贵自立也》译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译文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译文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译文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译文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译文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译文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译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译文
《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译文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译文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译文
《济世虽乏资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译文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译文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译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译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译文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而后世乃假以谋富贵矣;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译文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进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译文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译文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译文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需深虑,恐贻害于子孙》译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译文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译文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译文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译文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也;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也》译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译文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译文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译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译文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于德也》译文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译文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译文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译文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译文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译文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后天下有正学》译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译文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译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译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译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译文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译文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着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译文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译文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栗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译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译文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此唐史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译文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之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之良方》译文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译文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译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译文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译文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译文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译文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译文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译文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译文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译文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译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译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译文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译文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译文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杨墨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译文
《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译文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译文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译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译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译文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译文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译文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译文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译文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译文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译文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译文
《纵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译文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译文
《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孔门为学之序也,今但学其艺而已》译文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