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译文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也;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也》译文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译文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译文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译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译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译文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译文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译文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译文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译文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译文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译文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译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译文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译文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译文

《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译文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做小人也》译文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译文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于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于龟筮共违于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译文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译文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译文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译文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译文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译文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译文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译文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译文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吃饭之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成器之日期》译文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译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译文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译文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译文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译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译文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于德也》译文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译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译文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译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译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译文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译文

《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淡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译文

《夙夜所为,得无抱惭于衾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译文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译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译文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译文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栉风沐雨,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后世;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译文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译文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译文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译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译文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译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译文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译文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译文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译文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译文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译文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着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译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译文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译文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见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译文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进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译文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译文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译文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译文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需深虑,恐贻害于子孙》译文

《颜子之不较,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译文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译文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译文

《纵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译文

《世上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译文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译文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译文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译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译文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译文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译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译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译文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译文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译文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译文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译文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译文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译文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译文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译文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译文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译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译文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译文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此唐史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译文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译文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译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译文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译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