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古诗大全
诗词赏析
至理名言
咏花诗集
历史文化
阅读写作
世界文学
搜索
文章列表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译文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译文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译文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译文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译文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译文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译文
《舜大圣,而生朱、均瞽、鲧至愚,而生舜、禹揆以余庆余殃之理,似觉难凭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灭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贵自立也》译文
《治术必本儒术者,念念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译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译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译文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也;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也》译文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译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译文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译文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译文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译文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译文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译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昧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译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译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译文
《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译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行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译文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译文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译文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译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译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译文
《求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译文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译文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译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译文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译文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译文
《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孔门为学之序也,今但学其艺而已》译文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译文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译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译文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译文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译文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译文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译文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译文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译文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译文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译文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译文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译文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译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译文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译文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译文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译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译文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译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译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译文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不无奸恶人藏其内》译文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译文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译文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之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之良方》译文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译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译文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译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译文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译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译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译文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译文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译文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译文
《道本足于身,以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译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译文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译文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译文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译文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译文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译文
《颜子之不较,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译文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译文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余庆也栗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译文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译文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译文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见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译文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译文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译文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译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译文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译文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译文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译文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译文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译文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后天下有正学》译文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是大凶》译文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译文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译文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吃饭之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成器之日期》译文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人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