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古诗大全
诗词赏析
至理名言
咏花诗集
历史文化
阅读写作
世界文学
搜索
文章列表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译文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译文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译文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译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译文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译文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译文
《治术必本儒术者,念念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译文
《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贵诸人谋;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译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译文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也;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也》译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译文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于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于龟筮共违于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译文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译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译文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译文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译文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译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译文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译文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译文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译文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译文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译文
《无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译文
《世上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译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译文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译文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译文
《漫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任教声名煊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译文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译文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译文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谢安围棋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译文
《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译文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译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译文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之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译文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译文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译文
《“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译文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译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译文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译文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译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译文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译文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译文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译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译文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然置之,是自消矣》译文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译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译文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译文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译文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译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译文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译文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译文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译文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劝善之方也》译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译文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译文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译文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译文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译文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是大凶》译文
《古之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译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译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译文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译文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译文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弛,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译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译文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译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译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译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译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译文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之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之良方》译文
《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译文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译文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译文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译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译文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译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行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译文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译文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进食需箸,而箸亦只悉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译文
《兄弟相师友,天伦之乐莫大焉;闺门若朝廷,家法之严可知也》译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译文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译文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做小人也》译文
《谨守父兄教诲,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译文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译文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译文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译文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荣也;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译文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后天下有正学》译文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译文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