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钱钟书

率真狂傲,放弃清华的留校机会

清华大学有三杰,分别是钱锺书、曹禺和颜敏蘅,而钱先生则是以“清华之龙”位居为三杰之首。

优秀的人往往具有狂傲的资本。钱先生能够坐拥“清华之龙”的称号,就足以证明他是有狂傲的资本的。1933年,钱先生从清华大学毕业,当时学校的研究院刚刚成立没有多长时间,老师们都希望钱先生能够留下来继续读研究生的课程,成为研究生院的招牌人物,但是这一要求却被钱先生婉言谢绝了。四年级临近毕业的时候,陈福田、吴宓等教授又出来挽留他,都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是钱先生却“口出狂言”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这样的话的确是够狂傲的,但是,没有几分才气的人,谁又敢把这样的话说出口?钱先生的恩师吴宓教授是一个厚道且宽宏大量的人,他对钱锺书的才情十分看好,因此对他的自负也是最能体谅的。按道理说,自己的得意门生拒绝自己的要求是很让人生气的一件事,但是吴宓教师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开心的,他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锺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

清华大学最终也没能将钱先生挽留下来,毕业之后,他返回了上海。据有关人士的推论,当时钱先生拒绝留校,返回上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以下三点:

第一个原因是钱先生的父亲钱基博当时在上海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所以便召钱先生回上海,方便照顾家庭。

第二个原因便是当时的钱先生已经有了足够的自学能力,所以也不愿意再听老师们讲课。

第三个原因或许是最为贴近实情的,当时,清华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是可以出国留学的,但是唯独对学习外文专业的学生出国留学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学习外文的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有两年以上的服务年限才能出国留学,如果钱先生选择留校的话,就意味着他出国学习的时间要向后推迟几年。这很可能就是钱先生拒绝留校的主要原因。

但无论如何,钱先生的狂傲性情让他放弃了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终其一生,钱先生身上这种狂傲的书生气也没有脱去。当然,钱先生并非只是因为才气而狂傲,他这种狂傲更多是一种发自于天性的率真,而绝非是无理的傲慢。

对于钱先生的这种率真狂傲,其夫人杨绛先生经常戏称为“痴气”和“傻气”。她在《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曾说过,钱先生喜欢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但他的看法却和别人有些不同。钱先生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喜欢边看便模仿,口中常常念念有词,一会儿模仿孙悟空,一会儿又模仿猪八戒,乐此不疲。但是钱先生对此还不过瘾,他又模仿小学生的语气和歪歪斜斜的笔迹,写了好几篇对电视剧的短评,寄到了《新华晚报》。当时《新华晚报》的编辑收到信件之后,也特别郁闷,因为在信封上根本就没有写地址,就算是要给稿费也不知道寄给谁。

在笔者看来,率真狂傲是钱先生的文人本色,同时也是他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时至今日,那些放荡不羁、狂傲真才的人似乎更被人欣赏和仰慕。

有人说,狂傲自负是一种学富五车,同时又敢为天下先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人敢于展示真正的自我,表现率真的个性,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这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过,话说回来,狂傲这种人生态度,也必须是类似于钱先生这种“人中之龙”的人才才有资格拥有,而一般的凡夫俗子在他的面前就会觉得有些自惭形秽了。

钱先生在刚入清华园的时候,便开始创造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譬如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甚至口出狂言也是第一。人总是要有点“狂”性的,这种“狂”在钱先生的身上体现出来的便是一种才气的表达,一种自信的表达,这也是一个成功的人所必不可缺少的品质。

狂傲率真的人,活得真切,也潇洒。他们大多都是有思想,有见识的人,做事的时候不喜循规蹈矩,独树一帜。真知灼见,个性鲜明,这类的词语才能够把这些人的个性反映出来。率真而狂傲,这种境界是长时间的执着追求、努力探索、反复历练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潇洒坦荡的为人做事,自信而又不失风度,这便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当然,在我们这个崇尚自我的年代,有底气的自信其实是并不多见的。无知的轻率、肆意的狂妄,或者是目空一切的自大,倘若这些是自信的表现的话,那么“自信”的门槛未免也太低了。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真正的自信其实就应该如钱先生那样,建立在有才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狂傲地坦荡,率真地从容。

钱先生的人生,充实而富有才学,行事刚毅而豁达。在他的身上,率真狂傲便是一种自信的张扬,它潜伏在他宽阔博大的胸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