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方第一人》明朝历史事件

中国的儒士历来颇为自负,对于外来文化,只有猎奇之心,而无学习诚意,终于导致了一个世纪的落后。因此,史称清末的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实际上,当中国的落后初见端倪的时候,就有人觉察了,他便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嘉靖四十一年生于农家。19岁时他考中秀才,其后三次参加乡试,三次落第,直到万历二十五年,才以第一名考中举人。未中举的20年中,他在家及两广教书,辗转数千里,开拓了眼界,还在南方认识了几位西方传教士,其中特别敬佩意大利人利玛窦,从此结为至交,进而加入了天主教。万历三十二年,他考中进士,当上翰林院庶吉士,便举家迁居北京。他痛切地感到儒士轻视实学是十分有害的,便积极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 前六卷,以后又合译了 《测量法义》、《测量异同》 等几何学著作,他所创造的许多数学名词,如几何、点、线、面等沿用至今。他还翻译了水利科学著作 《泰西水法》,并最早建议建造万国经纬地球仪,提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这时,他已敏锐地意识到要加强军备,提议研制西式大炮。但在明末的腐朽统治下,他很难有所作为,在死读书的沙漠之中,提倡科学的呼吁也得不到任何反响。崇祯年间,他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尽管年过花甲,还组织修订历法,编成100多卷的 《崇祯历》。徐光启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而用力最勤的还数农学。他去世后,巨著 《农政全书》 才得以出版,它总结了我国历代农学著作及当代农学经验,并吸收了西方科学技术,全书60多卷,约50多万字,为世界闻名的农业科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