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建立以后,塞外的蒙古骑兵一直是最大的威胁。中期以后,女真又兴起于东北,直接威胁着明朝的京师,于是,明初朱元璋便派徐达和燕王朱棣先后修筑了居庸关、山海关等处的长城和关隘,以后历代都加以改建、增筑,直到明崇祯时还未停止,延续了200多年。明长城当时称边墙,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全长12700多里,为保存至今最完整、最雄伟的长城遗迹。为便于管理边防,朝廷将长城分为九镇,即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镇设总兵官进行统辖,分区防守,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蓟镇因为直接关系到京师的安全,工程非常坚固,为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戚继光为蓟镇总兵期间,花10年时间,进一步在其上增筑了1200多座敌楼。筑城的方案遭到北方军官的强烈反对,只是由于张居正的坚决支持,才得以实施。敌楼筑好后,就由浙江来的戚家军驻守,这些水乡子弟守卫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非常思念自己的故乡,便用故乡的大小金山命名驻守的无名山梁,因此今北京密云县北的长城即名金山。金山岭长城的敌楼尤其密集,约百米即有一座,外形与内部结构丰富多样,有单室、双室、川字、回字、品字、田字等多种形式,门窗构件是用雕花花岗岩或大理石的磨砖做成,色泽雅致优美。山海关附近的长城一直延伸入海,人称为老龙头,海边的敌楼也是戚继光部下建造的,当初在海底安置了许多反扣的小锅,减轻了海浪的冲击,使伸入海中的城基历数百年而不坏。长城皆顺山势修造,山高地险处较低窄,平地或冲要处较高阔,在重要的地方甚至有内外九层城墙。登上长城,遥想名将当年,令人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