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秦观

《海棠春·流莺窗外啼声巧》赏析、名句解读、写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鉴赏

海棠春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

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

宿酲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

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题解

这首词有的刻本题为“春晓”,内容也是写女子春睡的。从词中“宫娥”二字来看,词的主人公是一位居于深宫大院的美人。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第四出《春睡》中,有一个曲牌《海棠春》,把秦观这首词全部加以引用,用来形容杨贵妃“春宵苦短日高起”的娇态,可见它在写作上的成功。

【句解】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

流莺啼叫,致使美人惊醒,她慵然而起,感到还没有睡够。诗词的表达需要凝练,很多时候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写出代表性的事物,则画面就可联想而出。谁都知道,流莺就是春日韶华的代表,既有流莺,显然是春日;既有流莺的声音,则不难想见春日风光的绮丽。通过通感想像,由声及色,把室外春天美景都写出来了。

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

美人屋里,因为翠被稍薄,致使晓寒侵体。这个“轻”字用得恰到好处,如果晓寒过重,则会使人生病,一点浪漫都没有了;如果闷热难耐,则人会躁急,非但没有心情,意象也不雅致。只有这样的轻寒,才能让人愈加感到衾被的温暖,感到生活的幸福。况且,春日空气的微寒也自有它舒适的一面,宋诗里说“吹面不寒杨柳风”,同样是风,春日和冬日的风带给人肌体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宝篆沉烟袅”,表明屋内盘香仍在燃烧。据宋人记载,当时的盘香上有刻度,大约正好能燃烧一昼夜。秦观写离人失眠,经常用盘香燃尽犹无睡意这一意象。这里则反其意而行之,盘香尚未烧完,说明美人春睡未足,和第一句相对应。

宿酲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

下阕场景转换成很有动感的画面,并交代了美人春睡的缘由:原来她昨夜很可能是参加过盛宴,喝多了,宿酒未醒。“酲”的意思是病酒,也就是喝酒醉倒乃至伤了身子。病酒未解,和上阕的“睡未足”相对应。这时宫娥又来报告,另外一个院子里笙歌宴会已经早早开始了。这句暗示深宫大院中生活的豪华奢侈,夜夜宴饮,日日笙歌。两宋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当时的东京汴梁和后来南宋的都城杭州都是繁华巨邑,市集上行人挥袖成云,挥汗如雨;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让人叹为观止。民间如此,宫廷可想而知。宫娥向这位病酒的美人报告笙歌开始的消息,和“宿酲未解”四个字联系起来,似乎暗示了她的不耐烦,其实这种昼夜笙歌的日子并不是她所喜欢的。

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对于宫娥的报告,美人没有直接答复,而是突然转了个话题问道:“昨夜海棠花开了多少了?”这句提问显得有些突兀,但细细分析,它无疑传递了这么一个信息:“我并不关心宴会,也不喜欢笙歌,我只是想知道海棠花昨夜开了多少。”询问海棠这件事看似毫无道理,但人的情感表达有时就是这样,极为微妙,没有道理可寻。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秦观这首词有相似之处,都是女子宿酒未解,向侍女询问海棠花的消息。但是李清照的词脉络清晰,逻辑清楚,她问海棠,意在惜花,担心昨夜风雨将花打残。而秦观笔下的美人问海棠花消息,就没有这种逻辑,表达的情愫却更为幽眇。也许这位美人真正关心的就是海棠花的开放、春日芳菲的消长,然而每日迫不得已、必须参加的笙歌宴会却让她不得悠闲,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此心理,她才会在宫娥报告宴会消息的时候突然顾左右而言它。从这点来看,这首词比李清照那首所传达的情境更为曲折。也有人认为,这美人问海棠是撒娇,《草堂余》正集卷一的眉批就说:“媚杀。”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评解

描摹宫廷生活的作品,历代诗人词人写得很多,但多数作品难免靡丽之讥,而且艺术成就不高。有些更因为是奉诏而作,基本上就是堆砌辞藻而已,如同汉代大赋,极意铺陈渲染,毫无生气,读来味同嚼蜡。而秦观这首小词文辞旖旎,音节和缓,结构上没有落入前人的窠臼。从宫中美人在黄莺的鸣叫下宿酒初醒,以及她与宫女问答之类细小场景着笔,充满了生活之趣;而美人的忧伤倦怠也从问答中隐隐浮出,一个慵懒的美人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们为之怜惜感叹。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此词的画面感很强,从流莺啼晓到美人惊觉,从翠被到篆香,最后到和宫娥的对话,就像一段精心剪辑过的录像。所以《草堂诗余隽》卷一评论说:“流莺唤睡,海棠独醒,情景恍在一盼中。”这首词六个韵脚中,“巧”、“袅”、“早”、“少”四个是上声,从语音学上来讲,上声的音调一般比较长,读来有一种摇曳而悠长的感觉,和整首词旖旎柔媚的风格也是很相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