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浣花溪图引
【原文】
拾遗流落锦官城①,故人作尹眼为青②。
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③。
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
探道欲度羲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
干戈峥嵘暗宇县④,杜陵韦曲无鸡犬。
老妻稚子具眼前,弟妹飘零不相见。
此公乐易真可人⑤,园翁溪友肯卜邻。
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
浣花酒船散车骑,野墙元主看桃李。
宗文守家宗武扶⑥,落日蹇驴驮醉起。
愿闻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
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⑦。
生绡铺墙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
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
常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绩弦千古无。
【注释】
①拾遗:安史之乱中,杜甫由京城奔凤翔,肃宗拜为左拾遗。锦官城:指成都。汉时有专门管理织锦的官府,其故址在今城南百花潭一带。
②故人:此指严武。他是杜甫老友严挺之的儿子,又是肃宗朝的同僚。
③百花潭:即浣花溪,指成都万里桥西锦江上游的一段。
④干戈:盾和戈。峥嵘:本指山峰高竣,借言兵戈耸立。
⑤乐易:易于相处。
⑥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
⑦眉攒(cuán):紧蹙双眉。
【译文】
杜甫流落到锦官城中,老朋友严武做大官,对他照顾得很好。
在碧鸡坊西面修建了茅屋,在百花潭的水中洗濯帽缨子。
杜甫脱下的旧衣裳未补好,新衣裳又绽裂了。他虽然生活贫困不堪,却有着出众的才华,胸中存有万卷书。
他努力寻求治国的大道,真的要超越到伏羲氏之前。他所写的诗歌,借鉴吸收了《诗经》的精髓,与国风的风格十分接近。
自从安史之乱,干戈四起,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杜陵韦曲在兵劫之后,已经难以听到鸡犬之声。
安史之乱后,亲人四离,现如今年迈的妻子、幼小的儿子都和杜甫在一起,但其他亲人,杜甫的弟弟、妹妹四散在外,飘零他乡,难以相见。
杜甫真是乐观平易,很合人们的心意,因而菜农、渔夫都愿意和他结为邻居。
邻居家每有美酒,都邀请杜甫过去相饮,他每次都应邀而去,而且与鱼鸟相亲,乐在其中。
登上浣花溪的酒船,遣散开随从的车马,我们在野外墙边欣赏不知主人的桃李。
他的儿子宗文在家守家,另一个儿子宗武相随搀扶着他,日落时分,杜甫因为喝醉由一匹驽钝的毛驴驮着回家。
希望战士们早日解下马鞍脱去头盔,而自己也不需要高官做。
没有得到中原平安的消息的杜甫,即便是在醉中也皱起眉头,为国家发愁。
绘在生绡上的图画挂在墙头,粉墨零落;杜甫一生忠义,现在已经不复得见了。
杜甫醉酒之后,儿子在旁唤不醒来,驴子也停下了脚步,都恐怕唤醒诗人,诗人又要作新诗。
如果是后世的诗人,一定会顶礼膜拜这幅生动的画面,但要继承杜甫的精神那就困难了。
【赏析】
此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是黄庭坚在观赏《浣花溪图》之后所写的一首表现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生活境遇的作品。
本诗通过对浣花图的画意的描写、想象,成功地刻画了大诗人杜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爱国精神,思想意义非常深刻。
在本诗中,运用了很多杜诗的语句,这正是黄庭坚和江西派的诗人所主张的“无一字无来处”,对表现杜甫的思想和性格有较大的作用。王世贞《弁州山人四部稿》谓此诗:“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
作者把杜甫醉中不忘忧国事的情态、一生忧国忧民的心事表现得淋漓尽致,堪为杜甫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