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历史事件

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许多地方的民风不再轻视商贾,官员、士人都参与经商。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班匠普遍征银,许多手工业者的产品主要是以出卖为目的。当时的浙江嘉善和松江纺纱织布业十分发达,民谣唱道: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魏塘即嘉善县城所在地。明末书画家董其昌穿了一件用松江产的紫花布做的道袍,这种布料本用来作葬礼服装的,由于董是名人,大家都争相模仿,布价一下子抬高,机户从而大赚,机户为此送钱给董表示感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机户破产了,成为受雇他人的工人,一些机户发了财,就成为工场主。如杭州的张瀚,先从一张织机起家,因为制品精美销路好,织机增至20余台,仍不能满足需要。这种机户在江南纺织中心相当普遍,史称他们 “以机为田,以梭为耒”。机户备有织机,织工每天清晨起在庙门口等着大户雇用,机户一日不开工则不能周转,织工一天没活干就无饭吃,工场内部分工较好,已有相当的雇工经营方式特点。松江盛产一种暑袜,城中开店百余家,店里把原料分给工人,做好后到店里交货取值。矿冶业也有关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的记载,广东韶州、惠州有无主官山,产有铁矿,每年秋收时,矿主就采矿冶铁,每炉所聚工人达二三百个。在制瓷业方面,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在民窑的管理更为明显。明代的景德镇除官窑外,民窑多至二三百座,这里 “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人们将它戏称为 “四时雷电镇。” 吸引许多外地佣工到此谋生,陶工和窑户的关系纯属支付佣值的雇佣关系。但这种资本主义萌芽还是稀疏的,严苛的封建统治使其难以顺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