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齐风·甫田》是一首爱情诗。
作者用回忆的文法写出女子与心上人少年时代的青梅竹马。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双方长时间未见面,女子陷入了深深地怀念。她忧伤、劳神,在生活中忍受着情感的煎熬。
春秋时期,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她们的命运系绕在男子身上,一旦男子变了心,女子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因此,诗中的女主人公用“劳心忉忉”表露内心的怅惘,伤感,说明她忐忑不安,毫无底数。
然而女主人公与所爱之人毕竟是在两小无猜时候建立起来的情感,她通过种种推测、估计、判断,想到对方不至于一去不返。可此时却未在近前,因而女子的思念之情,惦念之心,盼望重逢之迫切又在“劳心怛怛”一句中含蓄、委婉地表现出来。
第一章中“无田甫田”中第一个“田”字,音佃,当耕作讲。“甫,乃大也。”“忉忉”乃“忧伤,劳神”之意。这章译为:没有人耕种的大田,野草出生了,长高了;不要思念那远方的人,想起他来使人劳神,甚至忧伤。
第二章“维莠桀桀”中“桀桀”是“揭揭”的假借字。“揭揭,长也。”“怛怛”是“忧伤,悲苦”之意。这章译为:没有人耕种的大田,野草长得更高,更茂盛了;不要思念那远方的人,想起他来使人愁烦而更加悲苦。
以上两章重点写出女子与爱人已经建立起真挚、纯洁的感情,对不在身边的他深深地怀念。长时间不能见面,思念之情萦绕在脑际,几乎到了茶不思,饭不想,夜不眠的地步。这其中内涵的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情意绵绵溢于言表。
那么,为什么女子通过推测、估计、判断就能得知爱人不会不来与她晤面呢?诗的第三章写道:“婉兮娈兮,总角卯兮。”“婉”字作温和解,“娈”字是美好(漂亮)之意,音“栾”。这就是说,他尽管是个漂亮的小伙子,但却又是一个温和柔顺的心上人。此时女了的心情由担心而逐渐趋于放心,进而转向更加深沉地怀念则在情理之中了。
“总角”是借代修辞格,未成年男子的标志。“弁”音辨,当“冠”即帽子讲。古时候男子“加冠”,即是成年的标志。第三章译为:未成年的男子啊,既漂亮大方,又温和柔顺;才多长时间没见他的面啊,如今戴上个大帽子,竟然变成一名小伙子了!
第三章描写女子与心上人的重逢。可以想见此时女子的喜悦之情,羞赧之态。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如在咫尺,清晰可见。二人的新婚佳期指日可待了。这样结尾,似乎未见事情的分晓,但是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突而弁兮”中的“弁”字,既然表明男子行的“加冠”礼,那么,从行“加冠”礼这一行动中不难看出,本诗写的不是一般的庶民,而是“士”以上阶层的人物。因为在“周礼”中,庶民男子成年,谈不上行“加冠”礼的。由此可推之,这首诗非劳动人民之作,所写的人物也是“士”以上阶层的人物。
《甫田》在写女子思念所爱之人的时候,用了“兴”的手法。“兴”,是启发,往往放在章首,又称发端,起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辞也。”“他物”,是诗人所见客观事物;“引起”,即触物联想;“所咏之辞”,指诗人心中潜存的本事或思想感情,即主观世界。如本诗中的女子,眼前的景物是一片大田,而高高的杂草丛生,正喻思念的愁绪犹如丛生之杂草。这种叙事写景而又含比义的“兴”,在诗中起到了女子思念远方心上人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股滋味在心头。”的作用。
《诗经》的韵律,是和谐悦耳的。因为是民歌,可能为集体之歌唱,此唱彼和,声调铿锵,有迭字、迭词,甚至迭句、迭章之音。
《甫田》中的迭字、迭词的运用比较突出。如“骄骄”、“桀桀”是写杂草生长情况的。《尔雅》云:“骄,乃‘高’也。”第一章借写杂草出生,长高,来写女子的思绪烦乱如丛生之杂草一般而坐卧不宁。第二章借写杂草由出生、长高,即而长得既长且茂,来写女子的思绪绵绵不断,从感情的内涵讲,“桀桀”显得比“骄骄”更加丰富。少女此时变得感情只专注在思念这一基点上了。
另一组迭词“忉忉”与“怛怛”,第一章写“无思远人,劳心忉忉,”第二章中“无思远人,劳心怛怛”。“忉忉”与“怛怛”是一组近义词,所不同的是“忉忉”中的劳神之意,表现了女子百思不得其解,从而猜想,担心都在内心蒙生的情感。“怛怛”中“悲苦”之意,表现了女子由杂乱无章的愁绪中理出了头绪,想到少年的温和敦厚,判断出他不会变心,而恨不得立刻见面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这种情感的急不可耐就表现出个人的悲苦了。
《甫田》这首诗的感情变化是一条贯串全诗的主线。第一章写女子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担心,惆怅,第二章写女子转向思念少年,渴望见面却又不能见面的悲苦,忧伤;第三章写女子与小伙子终于见面后的喜悦,欢畅。感情的变化跌宕起伏,有起有落,又使本诗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增强了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