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箫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箫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校】

《二牖轩随录》选入此则。“前者唯东坡”作“前者坡词近之”。

“词义晦远”,王绩《王无功集》和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等,均作“词义旷远”,未见“词义晦远”者,疑王国维误。“箫瑟”之“箫”,手稿本作“萧”,王绩《王无功集》和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等,均作“萧”,宜据之改。

梁昭明太子萧统是陶渊明的后代知音。在当时大多数人还不能欣赏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美,而萧统的《陶渊明集序》已对陶渊明的人格和诗品作出很高的评价,其中云: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这是将陶渊明的人格和诗文风格密切联系在一起说的。指出陶渊明的诗文,情感起伏跌宕,语言清明爽朗,风力雅健,富有感染力;陶渊明的人格,真率旷达,恬然淡泊。这都是超越流俗,为时人所不可比拟的。

苏轼更是引陶渊明为知己,特别是遭遇政治挫折,贬斥荒蛮后,“地偏心远似陶潜”(《远楼》),陶渊明是他“尚友”的古人,从陶渊明的人生中苏轼得到信念上的支撑,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苏轼的心灵得到慰藉,达到“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苏轼《和东方有一士·自注》)的息息相通。苏轼人格精神的萧散超然、放达闲逸,也有陶渊明的影子。

王国维论文学非常重视人格,曾把陶渊明与苏轼相提并论,尊其人格自足千古。《文学小言》云: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在这一则里,王国维称赞苏轼词也可略见如陶渊明诗那样“跌宕昭彰”、“抑扬爽朗”的气象,这不仅仅是论苏轼词雄健劲拔、放逸纵横的豪放风格,而更是从人格论角度考察苏轼和陶渊明的一致性。王国维赞美古人君子有“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此君轩记》),这种超拔挺立的人格,陶渊明和苏轼都是具备的。陶渊明是将“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于诗;而苏轼的豪放词也正是“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的寄寓,因此两者“气象”相似。

王绩(字无功)《答冯子华处士书》云:

吾往见薛收《白牛溪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壮哉邈乎!扬、班之俦也。高人姚义常语吾曰:“薛生此文,不可多得,登太行,俯沧海,高深极矣。”

薛收此赋已不传,难窥其貌。王绩的评语,联系王国维其他的话来看,大约是格调、趣韵高奇的意思。《人间词话》多称姜夔词“格调高”、“格韵高绝”。与北宋词多富贵气、脂粉气不同,姜夔词中的意象,多是幽冷疏隽、清空高远的,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等,超越浮华俗世,胸中无烟火气,笔下无半点尘。这也就是王国维所称赏的“韵趣高奇”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