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分别功德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概说】
“分别”是区分、辨别的意思,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辨。在佛教中,分别是一种烦恼也是一种智慧,分别就是思维、辩别之意,是心及心所对境生起作用时,思量分别一切事理,如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因为妄心而生,所以是烦恼,凡夫若能离此虚妄之计度,而与真理冥合,则名为“无分别智”。但同时能够分辨一切事物的差别也是智慧的表现,佛陀有妙观察智即是分别有为事相的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俱舍论》卷二举有三种分别:一、自性分别,以寻或伺之心所为体,直接认识对境之直觉作用;二、计度分别,与意识相应,以慧心所为体之判断推理作用;三、随念分别,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事之追想、记忆作用。六识之中,意识具足上述之三分别,前五识仅有自性分别,而无其他二分别。
“功德”,意指功能福德,也指行善所获的果报。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曰德。又德者得也,因为修功而有所得,故曰功德。
因为释迦牟尼的无量无边本门弟子一时从地涌出,引起了此方他方诸大菩萨的疑惑,释迦牟尼应弥勒菩萨的请问,向大众开示了如来本寿量,以及过去、现在、未来利益众生的真实情况,关于这些真相,菩萨们闻所未闻,对于如来无量真实知见有所领悟,对如来的一切智慧、神通、功德这时才有了初步了解,以上便是所谓“悟佛知见”,一切大众受益匪浅,得以“入佛知见”,得到无量真实的功德利益。
从本品开始是“入佛知见”。关于“入佛知见”的含义,此处有必要再次了解。入是证入,得到真实的利益,真正安住于某种境界,亲身感受、体会这种境界,使自己的生命活现在一种境界里。通过“悟佛知见”,事理已经融通,则可自在无碍,证入智慧法海,证入诸法实相,成就法界藏身,安住于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用宝藏之喻来配合,就好像每个人对于无量珍宝都能自在无碍地随意拾取,并为己所用。
“入佛知见”包括四品,分别是《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法师功德品》、《常不轻菩萨品》。《分别功德品》分三部分,第一“明证入”,有长文和重颂;第二“明解入”的第一段“明现在四信”,分别讲了现在信解的四种相貌及所得功德;第三“明解入”的第二段“明灭后五品”,即如来灭后有五种受持《法华经》的不同层次,其中首先列了五种层次的名称,分别是:随喜受持、教人受持、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然后大概地描述了后四种的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