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一节·达多通经·释迦成道》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第一节·达多通经·释迦成道》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

搥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注释】

①仙人:梵语曰哩始,称外道之高德者为仙人,此诸仙人住于山林,皆持成就禁戒,常修苦行具足威德有大光明,住于山河或居林薮食果饮水,保持长寿延年,仙果已极,得五种通力,游行虚空,一切所为皆无障碍,故谓为五通仙。 ② 阿私仙:又作阿夷,阿私陀,阿斯陀等。译曰无比端正。此称有二人:一人于过去世为释尊说法华经,即此处阿私仙。一人为释尊生于净饭王宫时为太子相面之人。 ③ 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著,或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又名四等心。此四心若依禅定而修,则生色界梵天,故又名四梵行。 ④ 紫磨金色:即佛身之颜色。紫者紫色也,磨者无垢浊也,《涅槃论》曰:阎浮檀金有四种:一青二黄三赤四紫磨,紫磨金具有众色。 ⑤ 四摄法: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谓菩萨欲化导众生,以法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使同其所作沾利益,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四摄分别是:一布施摄。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受道也。二爱语摄。谓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也。三利行摄。谓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使由此生亲爱之心而受道也。四同事摄。 ⑥ 无生忍:即无生法忍,忍者忍许之义,也就是能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无生法是指不生不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真智安住在此理上,不再退堕,叫做无生法忍。 ⑦ 莲华化生:从莲花中变化而生,佛教认为有四种出生方式——胎卵湿化,而莲花化生是高层次的生命出生方式,是高贵清净的。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各位菩萨以及天神和人间的四众弟子们说:“我在过去无量劫中,为追求《法华经》的妙理,而精进不息,始终未生出丝毫懈怠和疲倦之心。在许许多多劫中,我常转生为人间的国王,但我不贪俗世之欲,誓愿求证至高无上的智慧,毫不变心,毫不后退。为了圆满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种度脱法门,我勤行布施,心无吝惜。无论是象、马、七宝,还是国家城池;无论是妻子儿女,还是奴婢仆从,甚至连自己的头、眼、髓、脑、身子、肉、手、足等都愿拿出布施,毫不吝惜自己的身躯性命。那时的人民,寿命无边无量。我为了追求正法,舍弃王位,把所有的权力交给太子,然后击鼓宣布:‘我要到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佛法,我就终身侍奉他,供养他、跟着他。’那时,有一位仙人来对国王说:‘我有一部大乘经,名叫《妙法莲华经》,你若能不违于我,我就会为你宣说。’身为国王的我,一听此言,欢喜跳跃,便立即跟随仙人,供给他的一切所需。在那些时日里,我采果、挑水、拾柴、做饭、甚至以自己的身体当作仙人的床座,毫无厌倦和疲惫之感。如此长达一千年,为了求得正法而殷勤奉事、供养这位仙人,使其丰衣足食,要啥有啥,毫无匮乏。”

讲完这个故事后,释迦牟尼佛又以偈颂形式复述道:

“回想起我过去劫时,为了追求无上大法,所以虽身居国王之位,但无意于五欲之乐,于是用椎击钟普告四方说:‘哪位有大乘之法,若能为我解说,我将终身作他的奴仆。’当时有一位阿私仙人来对大王说:‘我有一部最微妙的法,是极为稀奇难得的。你若能依我所教,如法修行,我就为你解说。’国王一听,心中充满喜悦,便立即跟随仙人,供给他的一切所需,砍柴、摘果、采瓜,随时恭敬侍候。因为一心一意要追求无上妙法,所以,身心毫无懈倦。我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才精勤求法的。我不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利益,也不是要求得五欲之乐,所以,即使我身居国王之位,却依然辛勤求法,终于获得了这无上妙法,从而证果成佛。也正因为如此,我今天才能在此为你们演说这无上的妙法。”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那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的那位仙人就是今天的提婆达多。正是因为提婆达多这位良师益友,才使我具足了六波罗蜜之法;具足了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四无量心;具足了三十二种殊妙身相和八十种非凡的细微特征,身体可以放出一种最殊胜的紫磨金色;具足了十种智力和四种无畏;具足了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摄受众生之法;具足了不与声闻、缘觉、菩萨共有的十八种不共之法,具足了无量的神通道力,成就了至高无上的正觉,从而普度众生,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初跟随提婆达多这位良师益友精勤习法的缘故。”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四众弟子说:“这位提婆达多再过无量劫当会证果成佛,名号叫天王如来,同时具足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的世界名叫天道。届时,天王佛将住留于世二十中劫。在此期间,天王佛将广为众生宣说无上妙法,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得到阿罗汉果位,无量众生发心求缘觉果位,又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发誓求证至高无上的佛道,从而得到无生法忍,体悟到无生无灭的真如实相,达到了永不退转的境界。天王佛进入涅槃之后,他的纯正无缺的佛法继续行世二十中劫。佛的全身舍利放于七宝做成的佛塔之中。塔高六十由旬,长宽均四十由旬。所有天神和人民以杂花、末香、涂香、烧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等各种方式和各种供具供养这座七宝妙塔。由此,又有无量众生得到阿罗汉果位,无量众生悟得辟支佛果位,还有不可思议多的众生发心求证无上菩提,终于达到不退转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在未来之世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听闻《妙法莲华经》的提婆达多品,并心清意净,恭敬信受,毫不疑惑,这样的人将不会转生于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之中,必将转生于十方诸佛的面前,他们所转生的地方,也将常闻此经。如果这些人转生于人间或天上,他们就会享受各种殊胜而微妙的快乐。若转生于佛前,那将是由莲花而来化生,以九品莲花作为父母。”

【鉴赏】

多宝如来从地涌出,古佛亲自来随喜释迦牟尼宣讲法华,赞叹法华,证明此经的真实功德,宝塔涌现,古佛亲来,这为流通此经大添光彩。本节继续赞叹《法华经》的功德来流通此经,而且更进一步,所言之事也更加殊胜难得,提婆达多是做过大恶事,犯三逆罪的恶比丘,因为宿世为释迦牟尼的前身宣讲《法华经》得以在这里亲得佛陀授记,无非是继续以此来赞叹《法华经》的功德。

本节主要讲“昔日达多通经,释迦资之成道”,属于“示佛知见”和迹门流通分。本节可以划分为三科,第一科“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有长文和重颂两部分;第二科“结古会今”;第三科“劝信生善”。

“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的长文依次按照四个层次演进,分别是“明求法时节”,讲明提婆达多和释迦牟尼宿世因缘的时代;“正明求法”,国王菩萨精进修行,四方求法;“求得法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位仙人为他宣说《法华经》,最后是“受法奉行”,国王亲近仙人,奉事千岁。第二科“结古会今”,宿世的法师、弟子与现在的提婆达多、释迦牟尼会合,先是赞叹释迦牟尼因提婆达多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功德,其次便是为提婆达多授记,授记的内容和前番数次授记大概一致。第三科“劝信生善”,在前面几次授记时并未看到,给舍利弗、迦叶、阿难、罗睺罗等授记时佛陀没有强调大众要“净心信敬”,唯独此处特意嘱咐,这可能是因为提婆达多在佛教中特殊的地位和影响,毕竟达多在显现上做过多次很严重的恶事,所以佛陀为了破除有些人对事相的执著和对达多成佛的顾虑,特作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