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学·《圣经·旧约》·扫罗为王》原文与赏析

《基督教文学·《圣经·旧约》·扫罗为王》原文与赏析

《旧约·撒母耳记》第9—11章



有一个便雅悯人,名叫基士,是个大能的勇士。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扫罗,又健壮,以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能比上他的。

扫罗的父亲基士,丢了几头驴。他就吩咐儿子扫罗说:“你带一个仆人去寻找驴。”扫罗就走到以法莲山地,又到沙利沙地,都没有找着。又到沙琳地,驴也不在那里。又到便雅悯地,还是没有找着。

到了苏弗地,扫罗对跟随他的仆人说:“我们不如回去,恐怕我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我们担忧。”仆人说:“这城里有一位神人,是众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说的全都应验。我们不如往他那里去,或者他能将该走的路指示我们。”扫罗对仆人说:“我们若去,有什么可以送那人呢?我们囊中的食物都吃尽了,也没有礼物可以送那神人,我们还有什么没有?”仆人回答扫罗说:“我手里有四分之一舍客勒银子可以送那神人。”扫罗对仆人说:“你说的是,我们可以去。”于是他们往神人住的城里去了。

他们上坡要进城,就遇见几个少年女子出来打水,问她们说: “先知在这里没有?” 女子回答说:“在这里,他今日正到城里。今日百姓要在丘坛献祭,在他还没有上丘坛吃祭物之前,你们一进城必遇见他,因为他未到,百姓不能吃,要待他先祝祭,然后请的客才吃。现在你们上去,必能遇见他。”二人就上去。将进城的时候,撒母耳正迎着他们来,要上丘坛去。

扫罗未到的前一日,耶和华已经指示撒母耳说:“明日这时候,我必使一个人从便雅悯地到你这里来,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脱离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声上达于我,我就眷顾他们。”撒母耳看见扫罗的时候,耶和华对他说:“看哪,这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人,他必治理我的民。”扫罗在城门里走到撒母耳跟前,说:“请告诉我,先知的寓所在哪里?”撒母耳回答说:“我就是先知。你在我前面走,上丘坛去,你们今日与我同席,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将你心里想的事都告诉你。至于你三日前丢的那几头驴,你心里不必挂念,已经找着了。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是谁呢?不是仰慕你和你全家吗?”扫罗说: “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便雅悯人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最小的家吗? 你为何对我说这样的话呢?”

撒母耳领扫罗和他仆人进了客堂,让他们在请来的客人中坐首位。客人约有三十个。撒母耳对厨役说:“我交给你收存的那一份祭肉,现在可以拿来。”厨役就把收存的腿肉拿来,摆在扫罗面前。撒母耳说:“我请百姓的时候,特意为你留下这肉,现在,就放在你面前吃吧。” 当日扫罗就与撒母耳同席。

众人从丘坛下来进城,撒母耳和扫罗在房顶上说话。次日清早起来,黎明的时候,扫罗在房顶上,撒母耳呼叫他说:“起来吧,我好送你回去。”扫罗就起来,和撒母耳一同出去。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对扫罗说:“吩咐仆人先走,你且站在这里,等我将上帝的话传与你听。”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与他亲嘴,说:“这不是耶和华膏你作他产业的君吗?你今日与我离别之后,在便雅悯境内的泄撒,靠近拉结的坟墓,要遇见两个人,他们必对你说,你找的那几头驴已经找着了。现在你父亲不为驴挂心,反为你担忧。你从那里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必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拜上帝的人,一个带着三只山羊羔,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他们必向你问安,给你两个饼,你就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此后你到上帝的山,在那里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里的时候,必遇见一群先知从丘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有说有笑,又唱又跳。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说笑唱跳。你要变为新人。这兆头临到你,你就可以趁时而作,因为上帝与你同在。你应当在我之前到吉甲,我也必到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里,指示你应当作的事。”

扫罗转身离别撒母耳,上帝就赐他一个新心。当日这一切兆头都应验了。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群先知遇见他,上帝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然后就上丘坛去了。

撒母耳将百姓召集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领你们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又救你们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你们今日却厌弃了救你们脱离一切灾难的上帝,要求立一个王来治理你们。现在你们应当按着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华面前。”于是撤母耳让以色列众支派近前便雅悯支派来。又使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掣签,就掣出便雅悯支派来。又使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近前来,就掣出玛特利族,从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寻找他却寻不着,就问耶和华说:“那人到这里来了没有?”耶和华说:“他藏在器具中了。”众人就跑去从器具中领他出来。他站在百姓中间,身体比众民高出一头。撒母耳对众民说:“你们看耶和华所挑选的人,有谁可以和他比的吗。”众民就大声欢呼:“愿王万岁!”

撒母耳将国法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遣散众人,各回各家去了。扫罗往基比亚回家去,被上帝感动的一群人跟随他。但有些匪徒说,这人怎能救我们呢?就藐视他,没有送他礼物。扫罗却不理会。

撒母耳对百姓说:“我们要往吉甲去,在那里立国。”众百姓就到了吉甲,在耶和华面前立扫罗为王,又在耶和华面前献平安祭,扫罗和以色列众人非常欢喜。



在《旧约》中,《撒母耳记》是写得最为生动精彩的篇章之一。它记载了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斗争,争夺王位的斗争,以及撒母耳、扫罗、大卫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这三个极有个性的中心人物,敷演出一幕幕壮观的历史场景。

本文记载了以色列王国第一位国王扫罗被立为王的经过。要了解这一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首先要了解撒母耳这个人。撒母耳出身于以法莲部落,家境贫寒,由于母亲哈拿祈祷上帝才生撒母耳,故将撒母耳献于上帝,在神殿里终生敬奉耶和华。祭司长以利年老,他的两个儿子又荒淫无道、胡作非为,撒母耳端正的品行便受到上帝的喜爱,上帝将以利家族必将衰败的启示告诉了他。这时,以色列人的老对头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重开战衅,亚弗一仗,非利士人大获全胜,并掳去了神圣的约柜,以利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也阵亡了。听到这不幸的消息,98岁的以利再也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跌倒并折断颈项而死。

从以利以后,以色列人的权柄落入了撒母耳之手。但这并不是马上就发生的事情,多年以后,撒母耳才成为祭司长,成为以色列的实际统治者,支撑了摇摇欲堕的神权制度。《旧约》对亚弗一战以色列人失败的后果语焉不详,但从《旧约》的其他部分可以断定,非利士人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胜利,长驱直入,将以色列当时的宗教和政治中心示罗城夷为平地,作为以色列国都的示罗城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样,撒母耳没有留在有摩西的圣帐和约柜的示罗,反而回到故乡拉玛琐非惨淡经营,就不难解释了。在故乡,撒母耳致力于宗教事业,他的威望与日俱增,以色列全境希望能从非利士人蹂躏下解放出来的人都聚集在撒母耳的旗下,他们恢复了对耶和华虔诚的信念,驱逐借奉在神殿之中的巴力和亚斯他录等异教神,他们愿意承认耶和华是以色列人中唯一的全能的神,只要耶和华能够带领他们走出被奴役的困境。

以色列人的这一神圣使命是由撒母耳开创的,最终是由扫罗来完成的。在以色列人的眼中,撒母耳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先知之一,甚至后世的天主教徒都将他视为圣者和耶稣的代言人,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旧约》记载这位圣者也有自相矛盾之处,有时称他为全国驰名的人物,有时又说他不过是区区小巫。不过,撒母耳当过以色列人的士师和祭司长一事,大概是确实的。以利时代,以色列人的全部宗教和世俗权力都落在最高祭司以利手中,以利家族的衰败和神圣约柜的丧失,很可能导致神权制度的败亡,如果不是撒母耳力挽狂澜,拯救了这个制度的话。摩西死后,以色列人破天荒第一次建立了神权制度。祭司们既是上帝的代言人,又是世俗权力的执掌者。但是,这种对个别人物精神崇拜基础上建立的制度,是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维持长久的。以利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致力于将最高祭司的职位传给儿子,从而建立起一种神权世袭制度。但以利两个不肖子孙的表现打碎了他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亚弗之战的惨败更为更有才能的撒母耳登上历史舞台扫清了道路。撒母耳凭借手中的宗教权力,统一了以色列人的思想,他也十分幸运,他出师的第一战就在耶和华的帮助下取得胜利。自此以后,撒母耳达到了他威望的顶峰,他虽然未能将非利士人彻底赶出以色列人的家园,但至少成功地阻遏住了非利士人那曾经有过的猖獗一时的势头。撒母耳年迈以后,跟以利一样,他也想把祭司长这一最高权力的职位变为世袭的,但不幸他的儿子简直和以利的儿子一样不争气。

这时,客观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以色列人经常受到非利士人的侵扰,人们盼望能有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出现,以便团结各个部落,驱逐强敌。诚然,祭司们祈祷上帝的佑助是有功的,但他们对军事上不太在行,而以色列的当务之急就是军事上的需要。于是,将各个部落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进而由一个有效能的君主来管理这个国家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撒母耳出于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坚决反对实行君主制,因为他所希望的是建立宗教世俗权力一体化的世袭制度,实际上也就是以神权支配世俗权力的制度,而各个部落要求的君主制是对这种制度的挑战。

撒母耳虽然威望很高,但他不可能阻挡住历史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他不争气的儿子不可能接他的班,使这种世袭制度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部落酝酿成立君主制的巨大压力也迫使他不得不做出让步。经历坎坷,然而也是老奸巨滑的撒母耳玩弄了一个诡计: 他表面上同意部落首领们建立君主制的要求,同时利用手中的权力,故意从最小的部落最穷的家庭中挑选了一个普通的少年扫罗,作为王位的继承人。他的如意算盘是,既然自己立扫罗为王,他实际上是以色列第一位国王的催生婆,他已握有宗教这一神圣的权力,想来扫罗也只能俯首贴耳,听从他的摆布,这样,表面上实现了君主制,实际上大权仍由自己独掌。

便雅悯部族基士的儿子扫罗符合当国王的条件:他健壮、俊美,并且孔武有力。他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军事领袖,这符合部落首领们的要求: 他所在的以色列支派是其中最小的支派,他的家庭是这一支派中最没地位的家庭,这符合撒母耳选择立王的条件。这样,以色列第一任国王就这样十分偶然地落在了扫罗身上。

但扫罗注定在历史上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物,他继承王位后,建立了赫赫武功,他赢得威望,当然不甘心做一名傀儡皇帝,他的国王的名义迫使撒母耳表面上退出了政治舞台,又回到了当年他发迹的故乡拉玛琐非。直到这时,撒母耳才发现自己看走了眼,扫罗不仅不再对他毕恭毕敬,而且夺走了全部世俗权力。撒母耳成心给扫罗难堪,在扫罗与非利士人的战争中,故意不来军中来向耶和华献燔祭,引起军心动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扫罗只得代行祭司长的职权,向耶和华献祭。这尤其令撒母耳不能容忍,他认为扫罗甚至要剥夺他仅有的宗教权力。在这场尖锐的世俗权力和神权的斗争中,撒母耳不甘心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扫罗羽翼已丰,而且和祭司们积怨甚深,要想达到目的,那只是一个办法,就是另立新王。撒母耳也确实这样做了。这当然都是后话。

本文所写的是撒母耳当初立扫罗为王时的故事。我们从中注意到,撒母耳立扫罗为王是将百姓聚集在一起进行的,地点选在米斯巴的神庙。当众掣签显然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撒母耳心中早已选定了扫罗,事实上掣出签也正是扫罗,撒母耳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来保证他的意愿能够得到实行。当然,这一结果并不是人人满意,所以有人藐视他,不向他进行祝贺。这说明以色列部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这种对立,尤其是南方部族与北方部族的对立,一直长期存在,甚至最后导致了民族分裂,成立了犹大和以色列两个国家。

故事中还谈到了一群先知鼓瑟而舞,又唱又跳的情形,这是当时一些狂热的宗教信徒聚会的一种方式。这些先知们成帮结伙,浪迹四方,以色列人出于对耶和华的信仰,对先知们也是又敬又怕。先知们给人们占卜,预测未来,人们也乐于向他们施舍。不过,后来先知的队伍中混入一些江湖骗子,极大损害了先知们的声誉。但先知对犹太宗教的影响在《旧约》中仍然是随处可见的。

《撒母耳记》对撒母耳、扫罗、大卫的记叙是相当成功的。通过故事情节、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撒母耳、扫罗、大卫三个人的人物性格被充分表现出来。扫罗其人是十分腼腆的,他由于不愿出头露面而躲藏在器具之中,他早期对撒母耳的态度也是十分谦恭的:“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支派便雅悯人吗?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最小的家吗?你为何对我这样说话呢?”这些细节细腻地表现了扫罗当时心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正是这位腼腆的少年,日后成为撒母耳和非利士人强劲的对手。

扫罗登上王位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它不仅在于以色列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任国王,还在于扫罗的登基开始了以色列人历史上黄金时代。这一年,是纪元前1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