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钱先生在年少的时候,读书的“胃口”特别大。无论是诗歌、小说、戏曲,还是“极俗的书”,或者是“大部著作”,他都读得津津有味。他这种读书的习惯在后来进行学术研究之时也一直都在保持着,这也为他在后期打通学术壁障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毕竟庞大的知识储备是最有力的后援力量。
所以,钱先生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也好,散文随笔写作也罢,都有很深的造诣。杂而博,既是钱先生散文的内容特色,也是其大家风范的体现。读钱先生的散文,读者会在表面的驳杂纷繁下,发现其中始终隐现着的智性思辨的光芒,以及其严整有序、滴水不漏的推理力量。在钱先生的作品中,如数家珍般的知识掌故、信手拈来的名言隽语、爽辣尖刻的类比分析以及入木三分的刻画描摹等,这些都让人大有目不暇接、酣畅淋漓之感。
钱先生的散文就数量而言,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为数不多的散文却每一篇都可堪称精品。钱先生的文章常常是语出惊人,挟带着先声夺人的力量,使读者一旦开读便欲罢不能。读钱先生的文章,往往有这样的感觉:仿佛在不经意间,絮絮叨叨之际,随处可见人生的感悟、素朴而又不乏真知灼见的哲理。
钱先生的文章完全可以归入到“为人生”的写作之列。因为他的文章虽然偶尔会出现“掉书袋”的毛病,但他却并不是为了炫耀与卖弄。就像钱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时所写那段“书评家”的话,在这里,读者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钱先生的谦虚,更能体会到钱先生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因此,学者们常称钱先生的散文是启人心智的智者言说。
有些学者是不太看得上钱先生这种高于常人的审视与幽默的超然态度的,在他们看来,钱先生一直都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根本不是一个值得人们追求的智者。事实上,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因为钱先生的一生都在努力地追求智者的境界,他所采用的是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用一种超脱的眼光在观察人性、价值与文化,他所表现的是比一切人都聪明的洞察力。
钱先生的文章,往往让人在读完之后还觉得回味无穷。读他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他能够在介绍寻常事物时,就将许多哲理深刻地揭示出来。没有华丽的辞藻,看似平淡,但是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钱先生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所以他能够让人在简单之处就对人生产生感悟。天地有大美,于简单之处就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