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李商隐

李商隐《韩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韩碑[1]

【原文】

元和天子神武姿[2],彼何人哉轩与羲[3]。

誓将上雪列圣耻[4],坐法宫中朝四夷[5]。

淮西有贼五十载[6],封狼生䝙䝙生罴[7]。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8]。

帝得圣相相曰度[9],贼斫不死神扶持[10]。

腰悬相印作都统[11],阴风惨澹天王旗[12]。

愬武古通作牙爪[13],仪曹外郎载笔随[14]。

行军司马智且勇[15],十四万众犹虎貔[16]。

入蔡缚贼献太庙[17],功无与让恩不訾[18]。

帝曰汝度功第一[19],汝从事愈宜为辞[20]。

愈拜稽首蹈且舞[21],金石刻画臣能为[22]。

古者世称大手笔[23],此事不系于职司[24]。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25]。

公退斋戒坐小阁[26],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27],涂改《清庙》《生民》诗[28]。

文成破体书在纸[29],清晨再拜铺丹墀[30]。

表曰臣愈昧死上[31],咏神圣功书之碑[32]。

碑高三丈字如斗[33],负以灵鳌蟠以螭[34]。

句奇语重喻者少[35],谗之天子言其私[36]。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37],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38],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39],相与烜赫流淳熙[40]。

公之斯文不示后[41],曷与三五相攀追[42]。

愿书万本诵万过[43],口角流沫右手胝[44]。

传之七十有三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45]。

【注释】

[1]韩碑: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十月,裴度率军讨平淮西藩镇吴元济。十二月,诏命韩愈撰《平淮西碑》。

[2]元和天子:指唐宪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神武姿:英武之姿。

[3]轩、羲:轩辕、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4]列圣耻: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等历朝皇帝蒙受的耻辱。

[5]法宫:君王主事的正殿。

[6]淮西:唐彰义军节度使,辖申、光、蔡三州,称淮西镇。淮西有贼:指盘踞在淮西的藩镇势力。

[7]封狼:大狼。貙,一种纹如狸、大如狗的野兽。罴:大狗熊,此用来比喻割据叛乱的藩镇。

[8]日可麾: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此喻反叛作乱。麾,通“挥”。《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9]帝:指唐宪宗。圣相:《晏子春秋》:“仲尼,圣相也。”度:即裴度。唐宪宗时,淮、蔡不奉朝命,诸军进战屡败,朝臣争请罢兵,裴度主战,请兵讨伐,督诸军进兵,擒蔡州刺史吴元济。

[10]贼斫不死神扶持:指裴度曾被人暗杀未死。《新唐书·裴度传》:“帝曰:‘度得全,天也。’”

[11]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兵罢则省。裴度以宰相的身份前往督师,所以说“作都统”。

[12]阴风惨澹:指裴度出征时阵容严肃的气氛。天王旗:皇帝仪仗的旗帜。

[13]愬(sù)武古通:愬,李愬;武,韩公武,韩弘之子;古,李道古;通,李文通。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

[14]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15]行军司马:指韩愈。韩愈向裴度请求提五千兵,间道偷袭蔡州,裴度不许,不久,李愬夜破蔡州成功,裴度叹服,所以说“智且勇”。

[16]虎貔(pí):老虎与貔貅,喻裴度的十四万大军勇猛善战。

[17]入蔡: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十五日,李愬雪夜袭蔡州,十七日擒吴元济。送至长安,献于太庙,徇两市,斩之独柳。蔡,蔡州。缚贼:一作“斩首”。贼,指叛将吴元济。

[18]功无与让:即功劳无人可及。不訾(zī):即“不赀”,不可估量。

[19]功第一:《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此用裴度比萧何。

[20]从事:将军有从事中郎二人,职参谋议。愈:韩愈。宜为辞:应该撰写碑文记功。为辞,指撰《平淮西碑》。

[21]稽(qǐ)首:叩头。蹈且舞:指舞蹈。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的一种手舞足蹈的礼节。

[22]金石刻画:本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这里指撰写颂扬德业的文章。

[23]大手笔:大著作。

[24]职司:专掌草拟诏命、文告的部门和官吏,如翰林院、翰林学士等。

[25]言讫:言毕。屡颔天子颐: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颐,指面颊。

[26]公:指韩愈。斋戒:古人在举行祭祀等重大仪式之前沐浴更衣、焚香吃书,以示虔诚。

[27]点窜:涂改。《尧典》《舜典》:《尚书》中篇名。

[28]《清庙》《生民》:《诗经》中的两篇颂诗。

[29]破体:指改变旧体。

[30]丹墀(chí):宫中的红色台阶。

[31]表:韩愈《进碑文表》。昧死:冒死,上书用谦语。

[32]圣功:指平定淮西的战功。书之碑:刻写在石碑上。

[33]三丈:一作“二丈”。

[34]灵鳌:神龟,此指负碑的基石,呈龟形。蟠:盘绕。螭:无角龙,此指碑上所刻龙类饰纹。

[35]句奇语重:文句奇特,语言庄重。喻:领悟,理解。

[36]谗:进言诋毁。《旧唐书·韩愈传》:“碑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唐安公主女也,出入禁中,因诉碑不实。诏令磨去愈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37]斯文:此文,指《平淮西碑》。元气: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

[38]汤盘:商汤浴盆,刻有铭文。《史记正义》:“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孔鼎:孔子先祖正考夫鼎。此以汤盘、孔鼎喻韩碑。

[39]圣王:指唐宪宗。圣相:指裴度。

[40]烜赫:声名显赫。淳熙:鲜明的光泽,光明正大。

[41]示后:传示后世。

[42]曷(hé):何,怎么。三五:三皇五帝。

[43]书:抄写。过:遍。一作“遍”,二者互通。

[44]胝(zhī):因磨擦而生厚皮,俗称老茧。

[45]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宣扬功业的大典。玉检:玉制的书函盖。明堂:古代帝王听政、朝会、祭祀的殿堂。基:基石。

【译文】

元和天子雄姿英发,他到底是什么人呀?可比古代的三皇五帝。他发誓将一雪前耻,坐在正殿中等待着四方边地的朝拜。淮西的藩镇割据已经有五十年了,如同野兽一般,递相割据,世代延绵。不占据高山、河谷等险要地带,而是盘踞在平地,气焰嚣张。囤积长柄的戈、锋利的长矛,妄想犯上作乱。

唐宪宗得到了一位贤相名叫裴度,贼人暗杀不死,有神灵相助。腰上挂着宰相的印章,前往督师。出征时,阵容严肃,帝王的旗帜迎风飘扬。李愬、韩公武、李道古、李文通等四人皆裴度手下的得力战将,礼部员外郎带着笔随行。十四万大军就如老虎和貔貅,勇猛非常,所向披靡。攻下蔡州,生擒叛贼,送至长安,献于太庙。功劳无与伦比,恩遇隆重,不可限量。皇帝说:“裴度的功劳第一,你的从事韩愈应该撰写碑文记功。”

韩愈向皇帝叩头,行朝拜帝王的礼节,说:“我能撰写颂扬德行业绩的文字。”自古以来这都被称作大著作,不交给朝廷有关部门的文学侍从,而是另寻高手撰写。自古以来都说当仁不让,韩愈说完天子频频点头。韩愈退朝后沐浴更衣,斋戒后坐在小阁楼,浸沾上墨水是何等的酣畅淋漓。韩愈力求将碑文写得古典高雅,研习经典,反复推敲。破除了当时文体,雄浑高古,文章写完后,将它抄写在纸上。清晨朝拜时铺在宫殿前的台阶上。上表说:“臣韩愈冒死呈递”,歌颂圣明的君主,贤德的丞相,并把它刻在石碑上。

石碑高三丈,字大如斗,底座是龟形的基石,上端雕刻着螭龙。文句奇特,语言庄重,懂得的人很少。有人向皇上进献谗言,污蔑韩愈碑文偏私,与事实不合。用百尺长绳把碑文拽倒,用粗糙的沙砾大的石头磨掉碑文。但韩愈的《平淮西碑》中蕴含着的人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商汤的浴盘、孔子先世正考父的鼎,都刻有铭文,至今器物已经遗失了,但铭文却流传至今。韩碑虽被毁坏了,但碑文不朽。哎呀,唐宪宗和裴度声名显赫,他们平定叛乱的事迹,正大光明流传世间。如果韩愈的《平淮西碑》不传于后代,怎能与三皇五帝相媲美?我愿意抄写一万本,吟诵一万遍,哪怕我嘴角流出唾沫,右手磨出老茧。让它流传千秋万代,把它作为封禅大典的玉检,明堂的基石。

【赏析】

李商隐推崇韩愈的古文,《韩碑》篇即学韩愈为文风格,汪洋恣肆,雄杰高古。《唐诗三百首》:“咏《韩碑》即学韩体,才大者无所不可也。”本篇叙述唐宪宗与丞相裴度平定淮西叛乱一事,推崇韩愈的《平淮西碑》的文风、才学,赞同韩愈将首功系于裴度的观点,认为圣君与圣相一心才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世事系人而不系乎天。现实意义层面,巧妙影射贤相李德裕辅佐唐武宗,给予藩镇叛乱以沉重打击的丰功伟绩。似也对唐宣宗时李德裕遭贬一事,深感讶异,为之不平。

这首诗质朴雄浑,风格异于李商隐的其他作品,是彻彻底底的古体诗。《艇斋诗话》曰:“李义山诗雕镌,唯《咏平淮西碑》一篇,诗极雄健,不类常日作。”全诗纯以气行,饶有古意,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议论寄于叙事,浑然一体。诗歌的叙事脉络大致为:先写平定淮西战争的缘起,再写以裴度为代表的主战派取得了反叛战争的胜利,然后由入蔡过度到《平淮西碑》,赞颂韩愈其文酣畅淋漓,并认同韩愈将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裴度战略决策得当的做法,故对李愬因个人得失而让碑刻被毁表示出强烈不满,最后,诗人更加热情洋溢地赞颂《平淮西碑》一文。

诗歌开篇赞扬唐宪宗平定叛乱的决心,气势豪迈,“神武姿”直接渲染天子的英姿,赞美天子的才能与威望。“彼何人哉轩与羲”将宪宗与三皇五帝媲美,侧面表现天子的圣明,奠定全诗热情激昂的情感基调。“誓将”二句,追溯唐王朝前代帝王对藩王妥协的历史,深化此刻平判的意义,提高朝廷威望。“淮西”四句写叛军的嚣张气焰,突出讨伐之师乃正义之师,大快人心。

“帝得圣相相曰度”句,呼应“元和天子神武姿”,赞美天子与丞相遇合的佳话,突出“人和”的重要性。“贼斫不死神扶持”,诗人怀着无比兴奋的语气,得意裴度乃神仙庇佑之人,讽刺敌人纵然机关算尽,也无济于事。“腰悬”等八句,单刀直入,以无比喜悦的口吻叙述平叛队伍不仅有圣相坐镇,还有良将冲锋陷阵,于是一鼓作气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真是痛快啊。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由战争胜利后的论功行赏,自然过渡到命韩愈撰写碑文以记功,自然流畅。“愈拜稽首”六句写韩愈与天子的互动,突出韩愈富有才学、当仁不让的形象。“公退”八句想象韩愈为文、上表的过程,赞扬他反复推敲、力求古典的态度,推崇至极。“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描摹石碑的状貌,突出石碑的庄重典雅。“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转承自然,“句奇语重”写韩愈碑文典雅深刻,不仅纪功于已往,也重戒于未来,富有进步史观。直言对韩愈不满者因不懂而误解,因个人私利而进谗,直叙推碑的因由,寄寓对宪宗此举的不满。“长绳”两句写推碑的暴力场面,与刻碑初成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扼腕。虽然如此,诗人却坚定地认为此举在人们看来不过跳梁小丑,而韩愈碑文中所体现的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振聋发聩。

“呜呼”至文末,写韩愈碑文对于维护中央集权,提升天子的形象,提高人们的凝聚力,一扫前代对边地无能无力的现状,实现“中兴”具有重大意义。怀揣对国家的热爱,这篇碑文值得一读再读,值得流传千古。其中,“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自身对《平淮西碑》的顶礼膜拜之情,实际上寄托着诗人忧国伤世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期待国家强盛,再现万国来朝盛况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