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晋书》

《晋书》是记述西晋、东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130卷,共有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叙事始自司马懿,到刘裕取代东晋止,同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割据政权十六国的史事。

《晋书》为唐朝人所撰修,作者有几种说法:一说房玄龄等奉敕所撰,二说唐太宗御撰,三说令狐德棻所撰。

唐以前,编撰《晋书》的家数众多。到了唐初,社会上还流行着十八家《晋书》。由于“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于是唐太宗下诏重修,贞观十八年(644年)敕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重撰《晋书》,又命李淳风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以史学家令狐德棻为首,召集二十余人参与编撰。可见《晋书》编写的实际负责人是令狐德棻。

房玄龄为大臣,只是领衔监修。由于太宗亲自撰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帝本纪的《后论》和陆机、王羲之二传的《后论》部分,所以被称为“制旨”,又总题全书为“御撰”。此书开史书众修的先河,是唐朝官修纪传体史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官修史书。《晋书》中的修史体例,多为敬播拟订,而《天文志》、《律历志》等则由李淳风执掌,可惜未能流传。

《晋书》的独特创制是设立“载记”。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唐代以前的纪传体史书大都将之归入列传,排在末尾。《晋书》把记载的除前凉、西凉以外的东晋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四个政权的历史,称为“载记”,作为纪传以外的部分予以独立。二十四史中,“载记”为晋书所独有。

另外,《晋书》与前史的不同在于:首创《叛逆传》,并在汇传十三篇中新增《忠义传》与《孝友传》,将《循吏传》改为《良吏传》,将《方技传》改为《艺术传》。《叛逆传》中转录《徙戎论》、《奏军国要务》、《崇有论》与《论九品疏》等文章,记载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食货志》上自三国时代写起,弥补了《三国志》无“志”的缺憾。

《晋书》的秉笔直书也值得称道。《刘毅传》揭露了开国皇帝出卖官职、贪婪卑鄙的行径;《石崇传》将荆州刺史石崇在光天化日下公开抢劫的事实写入传中。

因为《晋书》是众人分工合作,所以能够发挥各修史者的专长。如擅长星历的李淳风主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长于文学的令狐德棻负责纪传叙事等,这些都是《晋书》的优点。但是,也正因为作者多以诗辞文赋见长,过于追求词藻华丽,《晋书》在史料甄别取舍方面存有疏漏。例如,《李重传》说:“重议之,见《百官志》”,可是《晋书》中却没有《百官志》,只有《职官志》,而其中又没有记载李重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