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以死相谏-清朝-满族历史

王鼎以死相谏

王鼎,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县西街达仁巷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道光二年任左都御史,道光五年至道光二十二年任军机大臣上行走,道光六年至道光十八年任户部尚书,道光十五年至道光十八年任协办大学士,道光十八年至道光二十二年任东阁大学士。王鼎是清代著名抗英名相,嘉庆和道光皇帝的老师。

《清史稿?王鼎传》记载,王鼎少年家贫,但学习勤奋,性情耿直,崇尚气节。王鼎到北京参加礼部考试的时候,主考官大学士王杰与王鼎是同族,打算帮助他,王鼎却婉言谢绝了。王杰赞叹说:“看王鼎的品质气概,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嘉庆元年,王鼎考中进士,后来官做到户部尚书。

鸦片战争期间,已经是大学士、军机大臣的王鼎,演出了一场“尸谏”的悲壮史剧。

道光二十二年,当林则徐因抗战获罪而被遣戌伊犁时,正值河南祥符(即河南开封)黄河决口,王鼎以大学士出署东河河道总督督塞河口。由于赞成林则徐禁烟抗战,王鼎上疏道光奏留林则徐助襄河工,治河竣工后,又奏请任林则徐为河督。时英帝国侵略者二次海上北犯,道光皇帝怕得罪洋人,仍坚持将林则徐发往新疆。

王鼎回到北京之后,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签订协议对国家民族的长久危害,怒斥妥协派首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严嵩。由于道光皇帝求和主意已定,王鼎廷谏、哭谏均告失败,接下来,他选择了尸谏,他希望以死相谏,唤起皇帝的斗志。

1842年6月8日深夜,王鼎怀惴着“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圆,享年七十四岁。王鼎死后八十一天,《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人自此脱离了祖国,这一去便是一百五十五年。

王鼎尸谏虽然没能够保住林则徐,保住香港,但是他的浩然正气永远值得人们缅怀和追念。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给予王鼎尸谏高度评价。他把风骨嶙峋的王鼎比作史鱼、屈复、周公。王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上,确实是一位名垂千古的爱国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