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士人文学已难重现往日的辉煌,与之相反,庶民文学却以惊人的生命力迅速成长起来,最优秀的士人都对其刮目相看,一部分人甚至热心扶持。以 “前后七子” 为例,李梦阳曾说: “今真诗乃在民间。”康海和王九思热衷于制作戏曲; 王世贞也喜欢戏曲民歌。这和前代文人轻视通俗文学的态度恰成鲜明对照。在戏曲方面最有成就的还数汤显祖。汤显祖,字义仍,明嘉靖二十九年生。他也是一个社会的叛逆者,声称: “一世不可余,余亦不可一世。” 年轻时他便以博学多才誉满海内,而绝不肯奴事权贵,万历时的首辅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曾想拉拢他,都被他拒绝,以至三十四岁才中进士,长期做知县之类的小官。四十九岁时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绝意仕途,回到故里临川专心写作,积极参加戏曲活动,与民间艺人常相来往。在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四出戏为 《还魂记》 (即 《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这四出戏都是根据传奇故事改编的,又都以做梦为剧情关键,故人称“临川四梦”。《牡丹亭》描写少女杜丽娘渴望爱情,苦思成梦,梦见与英俊少年幽会,梦醒痛苦而死。书生柳梦梅也因梦知情,便掘墓开棺,终与丽娘喜结良缘。汤显祖借此寄托了他的思想:“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剧中唱词也非常优美,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类佳句一时脍炙人口。据说当时有闺中少女读了剧本,因渴望爱情而郁郁而死,可见其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