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何以失传
阴历3月初3日,是我国古代的“修禊日”,这是个古人消灾解难的日子,人们常常在这一天到水滨举行祭礼。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的3月初3日,杰出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与谢安、孙淖等名士共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兰亭集会。大家饮洒作诗,王羲之当场挥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作序,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该序共有行书28行、324字、由于字体妍美潇洒,一气呵成,凡重复的字,字体都有所不同。其中“之”字竟有20多种写法,无重复之笔,是王羲之得意之作,世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墨迹一直为王氏后代珍藏。到了唐代,由于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对于〈兰亭序〉更是朝幕思念,终于从王氏的7世孙智永和尚的弟子,山阴僧人辨才那里得到了〈兰亭序〉。李世民将他分拓数本,赐给了皇子近臣,当时的书法名家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进行了临摹。太宗死后,真迹被陪葬于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九峻山的昭陵。可以说自公元649年太宗死,至今尚无1亲人见〈兰亭序〉真迹。流传后世的〈兰亭序〉,只是摹本和临本。今天在北京中山公园“兰亭碑亭”中,我们见到的清朝乾隆重皇帝时刻的〈兰亭序〉,用的乃是唐朝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3人的摹本。脍炙人口的〈兰亭序〉真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由于1个人的偏爱,而使千多年来仰慕它的亿万人不能一睹风采,确是千古憾事。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可是,几千年的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并不能充分地享受自己直接、间接创造的劳动成果,这种历史的颠倒,只有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才能彻底地再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