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述夔《一柱楼》诗狱
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江苏扬州府东台县人。乾隆三十年中举,曾拣选知县。著有《一柱楼诗》、《和陶诗》、《小题诗》、《五色石传奇》、《蘧堂杂著》等诗文集10余种。有人说他著作中多引吕留良语,可见其仍持有民族气节。其实,即或有,也十分淡薄了。徐述夔曾对他的两个学生说过:“本朝剃头不如明朝不剃头好看”话语之中无非是有点对往昔汉人蓄发的时候还有的留念,其民族意恐怕仅止于此。原任礼部侍郎、著名诗人沈德潜曾为徐述夔作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法”。还为其诗文集作过序。
乾隆四十三年,徐述夔、沈德潜及徐的儿子徐怀袒都已去世多年。这时,乾隆查办禁书的风声越来越紧。徐家刊诗出书是很有名的,因此,徐怀祖的儿子徐食田,徐食书心里正惴惴不安。在这时,徐家又与近邻的蔡家发生了田产纠纷,蔡家以告发其家刊刻、藏匿禁书,并指出其祖诗中“违碍”之处相要挟,徐氏兄弟与其被人告发,不如自首,就立即抱书至县自首,蔡家人随后亦到官检举。扬州府正在审理蔡嘉树控首逆书一案之际,又有如皋民童志璘,赴江苏学政刘墉处呈出徐述夔诗集,刘墉当即移咨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搜查办理,并据以奏闻请旨。九月,乾隆帝作出指示:徐述夔身系举人,乃丧心病狂,敢在所作《一柱楼诗》内系怀胜国,暗肆诋讥,谬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虽其人已死,将来定案时仍当剖棺戮尸,以申国法。徐食田藏匿其祖父悖逆诗本,及被人告发,复敢贿嘱县书,捏称自首,其狡诈尤为可恶”,并命将徐食田等分别隔离提解来京严讯。
乾隆本来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案,东审西审,案越审越大,牵涉面越审越宽,成为震动两江的大案。我们从九卿拟议的最后判决中,可以窥见其情形:
徐述夔《一柱楼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一句借“朝夕”之“朝”,作为“朝代”之“朝”,且不用“上”、“到”等字,而用“去清都”,显然是寓含着欲复兴明朝之意,应照大逆律将徐述夔挫碎其尸,枭首示众;徐述夔之子徐怀祖刊刻其父逆书,亦应照大逆律戮尸枭示;徐食田藏匿其祖逆书,应照“大逆知情隐藏律”拟斩立决;徐食书系正犯之孙,缘坐拟斩;徐首发、沈成濯俱系徐述夔生徒,听从其师之命,为其诗文集取名,又为其刻刊作校对,且刊刻逆书时并不举发,均应照“大逆知情隐藏律”拟斩立决;江宁藩司陶易之幕友陆琰有心消弥重案,应照“故纵大逆律”拟斩立决;为《和陶诗》作跋之毛澄(即黄斌)杖一百,流三千里;东台知县涂跃龙玩延查办禁书,杖一百,徒三年;扬州知府谢启坤难辞怠玩之咎,应发往军台效力赎罪;沈德潜称赞逆犯徐述夔,应请旨将其官爵,加衔,溢典尽行革去,御制祭葬碑文一并仆毁,并撤出乡贤祠内牌位。乾隆下令:徐述夔、徐怀祖照议戮尸;徐食田、徐食书、徐首发、陆琐俱著从宽改为斩监侯,秋后处决;余依议。
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一彪人马驰向扬州府东台县,为首的是钦差大臣乾清门侍卫阿弥达、江苏巡抚杨魁,他们奉旨前去将徐述夔父子剖棺戮尸。徐述夔坟墓在本县新河口焦家林,拆砖启棺,只见徐尸僵而未化,鞋帽袍褂也没有朽烂。役人当众砍下徐述夔的首级,乱刀将尸身斫碎,抛撒于旷野之中。徐怀祖之尸也照此办理。然后,将其父子首级悬于东台县城示众。此外,徐述夔年未及岁之曾孙徐道南,徐寿南及孙媳缪氏、沈氏、王氏等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家产造册入官,所有书籍板片一并查缴销毁。
受牵连之著名诗人沈德潜,参加乡试十八次才考中举人,已是六十六岁的龙钟老翁。第二年到北京参加会试,因乾隆帝的特别关怀,而登进士,授编修,以后又攫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的诗,温柔敦厚,体尊盛唐,乾隆帝很欣赏,并前后与和诗四十余首,举世叹为异数。乾隆曾引他为自己诗作永恒的知己,这本可成为一代佳话了,不料平地起风雷,沈德潜去世未逾十载,竟受到徐案的牵连而未能善终这段诗缘。
这一案下来,如一次强烈地震爆发在查办禁书的重点地区江浙两省,余震波及全国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此后数十年间,官绅士庶提起此案,莫不胆战心惊,谈虎色变。
其实,乾隆帝大张声势地搞这个案子,有着他的政治目的。当时,查办禁书虽三令五申,但三年过去了,各直省,特别是江浙两省仍未如所预期。乾隆帝认为,问题在于查办禁书的谕旨在贯彻中出现了“梗阻”,这“梗阻”便是各级地方大员。头年拿江西巡抚海成开刀,局面略有改观,但毕竟只能算敲山震虎,不够直接,不够爽利。徐述夔发生在江苏,又抓到了下至县书吏,上至藩司玩视查办禁书,以至包庇藏匿禁书者的把柄,所以要把它硬弄成特大逆案,以便造成声势,兴师动众地深究下去。
此案之后,江南岁暮,地暗天昏,冻云密布,一场查办禁书的文字狱狂飙就挟着血雨腥风袭来,笼罩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