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不鼓,临阵畏敌,败多胜少

士气不鼓,临阵畏敌,败多胜少

公元前333年,大流士三世(波斯王)率60万大军(一说是15万),迂回越过阿马那斯山,在马其顿军后面展开了阵势。亚历山大急令3万大军折回,在伊苏斯两军准备决战。亚历山大知道,自己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他认真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点,想方设法地鼓起马其顿军的求胜激情。在他的鼓动下,众将领欢呼着,跳跃着,积极请战,要求亚历山大立即发起进攻。会战开始后,亚历山大跃马于阵前,他挥舞着战剑,高喊着将领和有过战功的士兵的名字,向前冲击,在自己的头盔被敌将削裂的情况下,还能将对方刺死。他这种大无畏的勇猛精神使官兵受到极大鼓舞,官兵们也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呼应着冲入敌阵。在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和凶猛的冲击队形面前,波斯军的方阵开始骚动,排在前面的弓箭手甚至来不及发出箭矢,马其顿军就涌了上来,波斯军弓箭手只得回逃,又与后面的步军方阵相撞,步兵也无法使用长矛,只好与弓箭手一起逃窜,波斯军的左翼迅速瓦解。当战役进行到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大流士三世在马其顿军的长矛面前浑身颤抖,生怕自己成了矛下鬼,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统帅一退,波斯军的左、右两翼再也无心恋战,纷纷掉头而逃,从而使波斯军遭到惨败。

这次会战,从波斯军和马其顿军的力量对比来看,波斯军占绝对优势,而马其顿军占着明显的绝对劣势。但是战役的结局却是优败劣胜,而且是败得奇惨,胜得彻底。究其原因就在于劣势的一方在亚历山大的鼓舞下,以一当十,而优势的一方却士气不鼓,甚至主帅大流士三世贪生怕死,关键时刻逃之夭夭,使本来士气就不足的(在马其顿军呼喊冲希面前吓得连弓箭都没有射出的)军队更是士气全丧,只有各自逃跑,各自保命的份了。这种士气不鼓的军队在以一当十的军队面前只能以十当一,以百当一,绝对优势只能是绚丽的肥皂泡罢了,战绩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