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向子諲》向子諲
向子諲
政和间①,余卜筑宛丘②,手植众芗③,自号芗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④,中原俶扰⑤,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⑥。绍兴癸丑⑦,罢帅南海⑧,即弃官不仕。乙卯起⑨,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辞荣避谤,出守姑苏。到郡少日,请又力焉,诏可,且赐舟曰“泛宅”,送之以归。己未暮春⑩,复还旧隐。时仲舅李公休亦辞舂陵郡守致仕(11),喜赋是词。
五柳坊中烟绿,百花洲上云红。萧萧白发两衰翁。不与时人同梦(12)。抛掷麟符虎节(13),徜徉江月林风。世间万事转头空。个里如如不动(14)。
注释 ①政和:宋徽宗年号(1111-1118)。②卜筑宛丘:在宛丘建筑居室。卜筑,择地建筑住宅,即定居之意。封建时代,人们建筑房舍往往要由占卜来决定,故称。宛丘,地名,在河南淮阳。③众芗(xiāng):各种花木。芗,本指五谷的香气,又指一种香草。这里泛指有香气的草木。④“解六”句:指罢去江淮发运副使。⑤俶(chù)扰:本指开始扰乱,这里泛指扰乱。⑥卜居:选择居所。⑦绍兴癸丑: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⑧罢帅南海:指罢去知广州事。⑨乙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⑩己未: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11)致仕:辞官退休。(12)“不与”句:谓不和同时代的人一个心意。反用“甘与子同梦”之意。《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同梦:同一梦境,引申为心意相同。(13)麟符虎节:呈麟形或虎形的符节。符节,使者所执的信物,这里泛指权贵。(14)个里:同“个中”,犹言此中、心中。意有所指而不欲明言。如如:佛家语,《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谓说法者当如之而不动心。按“如如”即“真如”,真如法性,湛然不动,说法者当如之而不动心。故曰“如如”。
松溪钓艇图 【元】 朱德润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王兆鹏先生的《向子諲年谱》谓此词作于绍兴九年(1139)乙未,时词人致仕清江而归隐芗林别墅。
小序交代,这首词是作者第二次辞官回归清江“五柳坊”时所作。向子諲是南宋初年的爱国大臣,他率领部队曾与金兵浴血奋战,并写下了抨击投降时弊的词章,性格骨鲠刚直,终因“逆忤”秦桧被罢官,从此归隐山林。这首词抒写的是作者“归去来兮”的隐逸情趣,但更深处却流露出词人内心的不平与悲叹,他从没忘却过现实与政治,故国是他心中永恒的家园。
全词从居所环境起笔,此时的“五柳坊”已是鲜花娇媚、芳草如烟,绿柳凝翠,风光无限。百花洲上空,苍穹绚丽,红云斑斓,夕阳晚照,金辉千点,好一幅日暮妙景,将读者带入了天上人间。其实作者只是列举了清江一隅,以点及面,渲染出居所环境的怡人可感。他所举的地名分别是“五柳坊”“百花洲”,地名尚且风雅,景致更是美不胜收。“萧萧”意为冷落,这二字的出现,使语意陡转,色调也由明美变得黯淡,风景中忽而走进“白发两衰翁”,这似乎与嫣红翠绿的景象不相协调,如此美景,人却已至迟暮之龄,可悲可叹,一“衰”字透露出多少无奈与感伤,大有世事无常、人生蹉跎的心酸。前三句写景叙事,平缓有致。第四句“不与时人同梦”,词情渐入昂扬。时人,此处指议和误国的中央权贵,特别是以秦桧为首的无耻之流。在这里,作者慷慨使气,表露真实心声,显得正直刚毅,磊落昂然。五、六句中的麟符、虎节,为君王调兵遣将之信物,受者有殊荣,而词人言抛言掷,这是何等坚决,与那些奸佞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片爱国冰心昭然。
绍兴初年,向子諲担任鄂州知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后又任江州知州、江东转运使,进秘阁修撰,徽猷阁待制,徙两浙路都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可谓职位显赫。宋金谈判时,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力主议和,向子諲却坚决不肯拜金诏,公然与秦桧划清界限,遂被罢官,后退隐清江。“抛掷”句当言及此事,不取悦于世,又不苟合于世,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即使被贬、被罢依旧无畏。
“徜徉江月林风”写出了时间的流动,不觉已是晚上,“江月林风”又与第一、二句的风景暗合,再次转入自然、惬意的氛围中,月朗风清,最适合在林间漫步,“徜徉”二字含有几分平静,几分适意。初读似乎在写作者的自然之乐,但是词人的心潮尚未平复,怎能沉浸在清风明月的闲情逸致中呢?屈原《涉江》有云“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中的“明月”是珠名,是借“明”字之音,比喻屈原的磊落行为,借“月”之高洁,比喻屈原的高尚操守,向子諲此句所言与屈原不谋而合。 “江月林风”是实景,也是作者心灵的故园,这里没有屈辱、没有阴暗,只有清新和宁谧,暂且安顿一下落寞的心也无妨。
“世间万事转头空”,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变幻,国破家亡,今夕何夕? 自己也是壮志难酬,蹉跎一生,所有的一切,仿佛很近,又好似很远,原来一切只是过眼云烟。“个里如如不动”运用佛家语,折射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意,我们似乎又聆听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渊明《饮酒》)的轻柔乐章,其实在乱世,洁身自好终究还是有价值所在的。
全词貌似隐逸闲情之作,实为幽愤明志之词。写景,清新明丽;抒情,慷慨磊落,细密悠长,带给人无限怀想,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好词。(张雅莉)
链接 宋代士大夫喜自号居士。“居士”一称,其义有二。其一,古时以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犹“处士”。《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其二,佛教名词“迦罗越”,通常指信佛教而居家修道之人。宋代文人士大夫因政局多变、仕途坎坷而向往归田隐居者颇多,而佛教的影响这时亦深入社会生活,渗透于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故自号居士蔚然成风。欧阳修晚年以琴、棋、酒、典籍、金石铭文自娱,号六一居士,即属前者;韩世忠“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孟珙“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则属后者。徐光溥《自号录》所录两宋以居士自号者有六十人,而遗漏实多,陆心源刊是书时,列举其遗漏而又极著名者即有二十三人之多。自号居士之风尚,实为宋人厌倦政治的心态及儒、道、佛三者渗透融合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