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散文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但他出仕较早,至和元年(1054)二十四岁即初仕沭阳县主簿,后为东海、宁国县令;举进士后提举司天监,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并升为光禄寺少卿、计相等职,后因坐贬,曾分别出任宣州、延州、随州和秀州等地方官,均有政绩。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举生平见闻,撰《梦溪笔谈》。居润州八年后卒,享年六十五,归葬于钱塘。
他相继从政三十余年,政绩可观:他参与王安石变法,改革弊政,抑制兼併,发展生产;他反对外族入侵,并取得边界谈判胜利,得稳定边地;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争减轻民负,并同情农民起义,博得众百姓爱戴。
他博学多才,在多种科学领域(涉及二十多个领域)中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宋史》本传记载:“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他在天文上,改造仪器,绘制天象图,撰成“三仪”文;他在地质学上最早阐明“海陆变迁”的科学见解,阐释雁荡山和华北平原的成因,七百年后,西方才有这方面理论;在地理学上,他趁出使契丹之便,撰成了《使契丹图钞》,并制作了立体模型,比欧州最早类似创举,还早了六百年;他在物理学上,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哥伦布观察到的“磁偏角”,则早四百多年。他对光学、声学等的研究,也均有创见;他在数学上,还有两项最大成就,即①创立了一种新的高等级数求和法“隙积术”;②创立了平面几何学的求积法“会圆术”。它为后世创立球面三角学奠定了基础。另外,他在药学和医学上,也有精心研究,取得成就,纠正了《神农本草》中若干谬误,并对中药分类和考古学、人类学等方面,也有贡献。
沈括不仅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既有军事理论,又有指挥才能的超群的军事家。在军器监任内,大力改革了武器;在考察边防时,帮助研究阵法,编写《修城法式条约》等军事著作;在镇守边区时,亲自指挥抗击入寇之敌,立下反侵略战功等。
当然,沈括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其散文成就特别突出。他的科学发明和政治创见等文献,以及社会生活纪录,往往采取了优美文字加以表达。在阐述自己观点与意见时,他善于借助前人诗词或自撰诗作,来表理达意。如在记载“石油”这一新事物发现时就以《戏为延州诗》为题,自撰了一首七绝,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撑起)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据《宋史艺文志》录其著作有二十二种、一百五十五卷。据考,他在任储贤院校理时,曾撰有《集贤院诗》二卷,又《诗诰》等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著作。可惜以上诸种著作,只有目而无文,当今惟一行世的作品,仅仅留下一部《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原有分类,计有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诈、杂志和药议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如按英国学者、科学史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分类,则分为:“人事资料”和“自然科学”两大类,二十七个门类、五百八十四条。李约瑟十分推崇此书和它的作者。他称誉《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赞其作者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日本著名数学家三上义夫也给予甚高评价。他在《中国数学之特色》中说——
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个人。
(转引自《科学大众》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