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蒋捷·虞美人》蒋 捷
蒋 捷
听 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①。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②。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③。
山水图(之一)【清】高岑 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断雁:孤雁。②星星:形容头发花白。③一任:任凭。
鉴赏 这是许多人喜欢的一首词。少年人喜欢它的明朗与忧愁,中年人喜欢它的沉重与无奈,老年人喜欢它历尽沧桑后的淡定。它诉说着词人经历了欢颜与苦难交织的一生。它同时又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人生。黑暗中倏忽而过的片断,是与雨声有关的回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出身吴兴望族的蒋捷,少年时过着风流豪华的生活。在那些“朝歌暮嬉,酣玩岁月”(周密《武林旧事》)的时光中,承平公子蒋捷,也曾“欢极,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瑞鹤仙·乡城见月》),也曾“醉归深院重歌舞,雕盘转、珍珠红小”(《花心动·南塘元夕》)。在他后半生的漂泊中,他总是在不断地回忆人世最初安静美好的岁月:“回首醉年少。控骏马蓉边,红亸茸帽。”(《探芳信·菊》)“罗帱。少年梦里,正窥帘、月浸素肌柔。”(《木兰花慢·再赋》)这一次,他回忆的是“听雨歌楼”。没有太多的笔墨,只用了“红烛昏罗帐”这曼妙的五个字,风流歌舞、缱绻温柔的少年情事,便足以让我们浮想那段时光的轻盈。
随着南宋王朝的分崩离析,蒋捷也离开他陷入战火的家园,开始漂泊辗转的人生。他总是不断地在旅途中,仅仅从这些词题,也可以看出他的漂泊:《一剪梅·舟过吴江》《梅花引·荆溪阻雪》《高阳台·江阴道中有怀》……他在同时期的词中写过:“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贺新郎·兵后寓吴》)国破家亡后的流亡,荣华富贵后的困窘,多少难言的辛酸,在这首词中,他写道:“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江阔云低”,这是灰暗、压抑、暴雨降临的天色。而“断雁叫西风”更为这天色增添了凄厉的气氛。这又不仅仅是在写天色,这同时也暗示着困在舟中的壮年人,内心的乌云密布。他在一生中最可能有所作为的壮年,却不再有值得他施展抱负的家国。如今他的中年怀抱是“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贺新郎·秋晓》)。故国之思,身世之叹,流离辗转,一身困穷,他的词中因此充满着愁苦,那是“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尾犯·寒夜》)。
在经历了漫长的漂泊苦难之后,他走到了人生的暮年。如今雨还在一滴滴从僧舍的屋檐间滴下,然而他早已不再是在歌楼上听雨的少年人了。他潦倒地行走在江南的山间河道,词中是一声声叹息:“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怅今老,但篷窗紧掩,荒凉愁愫。”(《喜迁莺·金村阻风》)看过了山川易代,看遍了悲欢离合,如今他的心里只剩下“无情”;所以他写道:“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最后一句或许受到白居易《听夜筝有感》的影响,诗里写道:“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况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听雨这个场景,许多人都写过。温庭筠在《更漏子》里写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而李清照说:“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唯有蒋捷用共同的主题“雨”连贯了回忆和今朝。他只是将与“雨”有关的片断联系起来,可是这片断却昭示了所有的一切,我们循着这线索能发现整体。少年的轻狂、中年的沉重、晚年的叹息,都在这雨声中扑面而来。
地点在变动。歌楼意味着享乐,意味着不识愁的纵情时光。客舟意味着漂泊,是出门在外的讨生活。僧庐意味着结束,意味着万念俱空和看破人生。一切都和“雨”有关。虽然他并没有一句在具体地描摹“雨”,然而“听雨”的词人的一生已从这雨声中浮现出来。
一首小词,却已道尽一场人生。(黄阿莎)
集评 明·朱存理:“夫听雨一也,而词中所云不同如此。盖同者,耳也;不同者,心也。心之所发,情也。情之遇于景,接于物,其感有不同耳。”(《珊瑚木难》卷一)
链接 十方住持院。此为佛教寺院的形式之一,略称“十方院”,又称“十方丛林”。宋代以降,以住持传承方式的不同,丛林分为“甲乙徒弟院”“十方住持院”“敕差住持院”三种。十方院住持的任命不拘师徒关系,在官吏监督下,由寺院东西两序公议选举,聘请各方有名望的高僧来担任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