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周邦彦·西河》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周邦彦·西河》周邦彦

周邦彦

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倚。

到此际。愁如苇。冷落关河千里。追思唐汉昔繁华,断碑残记。未央宫阙已成灰,终南依旧浓翠。对此景、无限愁思。绕天涯、秋蟾如水。转使客情如醉。想当时、万古雄名,尽是作往来人、凄凉事。

注释 ①霸陵:在今西安。附近有霸桥,因汉文帝陵墓在此,故称霸陵。②“冷落”句:柳永《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③未央宫:汉宫殿名。④终南: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⑤“绕天涯”句:唐白居易《中秋月》诗:“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秋蟾:秋月,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名。

秋山问道图 【五代】 巨然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首词与《风流子》(枫林凋晚叶)同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天词人即将离开长安之时。二词一为怀古,一为赠别,但是这两首词的词风无论是追思史迹的开阔大气,还是儿女情长的柔靡婉约,长安之旅留给词人的始终都是“无限愁思”。诚然,对于周邦彦这样一个颇为自许、又执意于功名的胸怀壮志的人来说,长安,这个见证昔日汉唐盛世的地方,其富含的历史内蕴自然会激发他的无限感慨;而作为一个风流多愁的少年,离别之际,“掩面牵衣”的难舍难分更是必然之事。相对来说,赠别之词在他的作品中为数众多,而怀古之作却少之又少(周邦彦怀古词共三首,分别作于金陵、扬州和长安),本词即为其一。

词由长安道上的西风写起,点明时间为金秋渐冷之时。西风潇洒,不管行人,时时扬起漫天尘埃,不禁让人想起宋贺铸《将进酒》词中的句子:“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诚然,这通向天子的长安古道上,曾有多少京华倦客拖着疲惫的身躯,汲汲于对功名利禄的追寻当中,百般焦渴却又无法自拔。周邦彦的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虽然他游历长安,并不为接近当朝天子,但是其心其志却是纤毫不异。在这萧瑟冷秋,功业未成、声名未就的他就要离开长安,心中自然会有几分感想,于是词人才“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唐李商隐《乐游原》),看到了一幅凄迷的长安晚景图。

据学者推测,词中远眺之地当为长安县东的乐游原上——当时可以俯视长安的最高点,故而词人在观看长安秋日晚景之时,也可以把无数汉唐旧迹尽收眼底。此处,词人看到了参差的树木,它们密集地挨着,仿佛畏惧秋霜而互相倚靠;斜阳中几只寒鸦乱飞,与归巢的鸟儿共鸣林际,叫声中透着一丝凄楚;更有霸陵送别之地笼罩在一片伤心的烟水苍茫中,而饱经沧桑的函谷关和蜿蜒千里的黄河正被血色残阳涂上一抹苍凉雄浑的色调;时光偷换未能改变终南山的浓翠一片,而流年似水却让人事几经变迁: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名为“长乐”“未央”的宫阙如今已变作灰土,汉唐昔日繁盛之时,刻石勒碑希望功垂千古,而如今也只剩下了断裂的碑身,漫灭的文字。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纷繁的人世中,到底什么是永垂不朽的? 词人末二句总结得好:“想当时、万古雄名,尽是作往来人、凄凉事。”

词人晚登古原,思绪在眼前之景与历史陈迹间来回转换,这无边的秋意与世事的无情使他的身心也浸染着丝丝凉意,心底生出无限惆怅。“到此际。愁如苇”和“对此景、无限愁思”分别用于二三两阕的开头,足见词人内心所受到的触动已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此时更有一轮行遍天涯的明月清光如水,泻在满心愁绪、他乡倦旅的词人仰望苍穹的脸上,同是漂泊之属,词人对月无言,只有“中心如醉”,深陷于这片清愁之中了。

这首词在怀古察今中道出了游子心中的沉痛。虽有慧眼洞明世事,但词人的感情仍耽于一片凄凉之中,一往而不复。这与他之前的苏轼、贺铸等人在此类题材的词作中表达出来的豪爽和放旷大不相同。遣词造句上,本词既有精心雕琢、匠心独具的命意,也有平白如话的表达。如写愁,“愁如苇”三字便给全词增添了一分“蒹葭苍苍”般的诗境,而“无限愁思”却又把愁绪直接写出,掷地千钧。较为难得的是结构的安排上,情与景的交互,历史与现实的穿插,尤其是对要表达的情绪的反复皴染,使整首词浑厚顿挫中见一唱三叹的摇曳之美。(张艳秋)

链接《西河》词牌。唐代教坊曲中有《西河剑器》《长命女》等源自西域的大曲,后传入西河地区(今山西汾阳一带),遂以“西河”命名。宋人将旧曲名重新制成新声,用为词调。《西河》一调,全词分上、中、下三片,一百零五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下段六句四仄韵。另列别体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