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斤竹岭》原文|赏析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这首诗写辋川别业附近斤竹岭上的竹林景色。前两句写近景。“檀栾”,美好貌,形容竹。枚乘《梁王菟园赋》有 “修竹檀栾夹池水”句。“空曲”,指空寂曲折的山路。首句写竹林之姿,是静态描绘;次句写竹林之色,是动态描绘。当无风时,那高入云天、挺拔娟秀的竹林静静地掩映着空寂曲折的山路;而当微风拂过,它那无数的青枝翠叶摇漾起伏,看上去就像是碧海上波动着的涟漪。“映”与“漾”两个动词分别描状静态和动态,一静一动,显出了竹林勃发旺盛的生机,也创造了一个清幽僻静的意境氛围。后两句,诗人将画面向纵深推去,描写斤竹林的远景,展现出它那无限伸延幽深莫测的景致。诗人纵目远眺,只见无穷无尽的竹林,直向那蓝田县东南的商山那边铺展开去,翠色越远越浓,最后显得深黛昏暗、苍茫难辨了。这条被竹林夹映、笼盖的商山路,幽僻渺远,充满了神秘感,连长年生活在深山中的打柴人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么深远,一般俗人就更无法涉足、无从问津了。“暗入”二字,朴质平常,却令人联想到这条山路的幽深、神秘。“不可知”,更寓有诗人的深沉慨叹。

在这首小诗中,深谙画家三昧的诗人王维运用了绘画中“经营位置” 的手段。将这幅斤竹林图描绘得远近有致,富于深远感和高远感。三、四句的妙处,更在于对意境的拓深与升华。“商山路”这个意象,乃是诗人将意境由实变虚,由现实转化为象征的关键一笔。“商山” 是秦末东园公等四位白首老人避世隐居之处因此,这里的“商山路”,不就是引领人们超尘绝俗,走向隐逸的“自由王国”的道路吗?它是那么幽深清远,竟然连樵人都不可知晓。然而诗人对它却如此神往。可见,在诗人的心目中,它成了通向超脱尘世的佛教理想境界的途径。这檀栾掩映、翠色摇漾的商山路,同诗人在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诗中直截描写的那个

“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的佛境完全一致。禅意的自然渗入。使得王维的许多山水小境界深远,令人遐想不尽。宋人葛立 万

评论王维诗“心融物外,道契玄微”(《韵语阳秋》),这首小诗又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