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平水便相寻,握手临风话素心。
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徵弹彻没弦琴。
风来远渡晚潮急,雨过寒塘秋水深。
此乐莫教儿辈觉,又成公案满丛林。
这首诗据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考证,可能是作者在和林时作,时间在1233至1236年间,与前首同。关于平阳净名院润老,作者在《平阳净名院革律为禅请润公禅师住持疏》中说:“窃以不居这那院,好个主人,本无南北心,悉为佛子,谨请怀仁润老来住平阳净名”。据此可知,“润老”,指高僧怀仁。作者酬赠怀仁之诗,有《寄平阳净名院润老》、《寄平阳净名润老》、《寄平阳润和尚》等。
“昔年平水便相寻,握手临风话素心。”表明作者与润老是老相识,关系非同一般。“素心”,本心。“临风话素心”,道出佛教徒那种洒脱的心态。“刻烛赋成无字句,按徵弹彻没弦琴。”吟诗弹唱,也是参禅礼佛的一种方式。说有为“无”,道有为“没”,是佛教徒解脱心态的表现。佛家认为无我无他,一切皆归虚无,所谓“夜深织就无纹锦,但有人来寄个来。”“解将没孔铁锤子,打就无声《金盏儿》。”这里既写出了作者对佛家教义的领悟,也表明他对润老超脱心态的敬重之情。“风来远渡晚潮急,雨过寒塘秋水深。”写景。“晚”、“秋”,点明时间;“远渡”、“寒塘”,点明地点。这两句结撰极为精心,写风急雨猛全从境界中见出。“来”、“过”,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风来潮急,这风应是不小。但作者心态超然,“来”字轻描淡写,极为自然逼真。雨过水深,这雨该是暴雨。“过”字既写出雨之猛、之快,又显得轻柔。风、雨同在,雨随风而过,这两句又极见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这两句诗意蕴丰富、形式精工,放入唐诗中,似乎也不逊色。作者于此道来,则不仅仅是为了写景,佛家超然物外的心态也见于其中。佛家讲禅悦,讲常乐我净。他们参禅礼佛,是“乐”事,最高的禅悦本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诗人前句谓“无字句”,“没弦琴”也是这一意思。禅宗为了用以表述这无法表述的佛法真理,常借用各种非逻辑的表述法,从而为后人留下一大堆“公案”。“此乐莫使儿辈觉,又成公案满丛林”句,系诗人在表现与净名院润老彼此心照、共乐禅悦的同时,表示不拟把自己的参悟所得表述出来,从而免得在众多公案中增添新的公案。
这首诗,虽然也写了景,但主要还是写人,写佛家参禅礼佛的超脱心态,写景的目的也在于此。中间四句,造语新奇,意蕴丰富,形式精工,是全诗精华部分。这首诗,有禅理而无说教,用语自然,无雕琢之痕。人称其诗“颇有风味”,集多禅悦之说,由此诗看,此言不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