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赏析

(宋)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词人在徐门石潭谢雨道上所作组词中的第四首。他以极其喜悦的心情,摄下了这些富于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的风情画。在这些画面中,有农村的繁荣景象,也有词人的生活片断,清新隽永,很有韵致。词的上片,“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写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沿途枣花纷飞,缫车轰鸣,古柳树下,穿着粗布大褂的庄稼汉,正在出卖自己剩余的瓜果。词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敏感,拍摄了这样一些农村生产生活的侧面,不仅表现了农村的和平幸福生活,而且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感情。这里没有一个欢乐的字眼,但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词人内心的欣慰之情。沈祥龙说:“言愁宜鸣咽悠扬,述乐宜淋漓酣畅”(《论词随笔》)。正因为词人本诸忠厚,出于性情,而又有绘声绘色的艺术手段,淋漓酣畅地描述了农村中可歌可喜的乐事,所以特别能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下片写词人在途中的生活况味。他以两个偶句,描绘出自己中酒欲睡、冒暑思茶的心态。句意虽是从皮日休的“酒渴漫思茶”脱化而来,但他却丝毫没有掉书袋的意思,而是触事兴感,随手拈来,便把自己此时此地的心境和盘托了出来,自然生成,移之他人不得,移之异地不得。这种生活体验,几乎人人都有,但却很少有人把它艺术的概括出来,只有坡翁用艺术的语言,说出了这种平常的生活体验,使读者“不啻若自其口出”,因而特别感到亲切。结句“敲门试问野人家”,是以“此中人”的身分,出现在普通农民的面前,没有一点官场气。到底是“欲睡”求暂息?还是“思茶”求小饮?词人没有在“试问”中明白地说了出来,但那种平等待人的态度,淳朴存心的形象,却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元遗山说得好:“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新轩乐府引》)。这首词就不是“有意求工”,而是如实地描绘了农村的淳厚风俗,抒发了自己爱民的感情。清新质朴,别有风味,创造了词的发展史上前人所未造之境,达到了“不得不然之为工”的艺术境界,因而成为千古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