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校】

《二牖轩随录》选入此则。“欧九”作“欧阳公”;“不能道”作“不能道也”。

诗歌讲究炼字,重视句眼,词也是如此,有时关键字的摹态传神、写心表意甚至更为细腻。欧阳修此句炼一个“出”字,在当时广为人们称道。如晁补之云:

欧阳永叔《浣溪沙》云:“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要皆妙绝,然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引)

欧阳修这首词上片三句写词人在春天里荡舟闲游的兴致。画船是词人乘坐的小船,从小船上看堤上游人,看春水拍堤;再远处,春气迷蒙,好像天也垂得很低。人在水面,抬头向高处看,映入眼帘的是绿杨楼阁,好像还有什么东西在有节奏地出没,——一般来说动景更易于引人注意。再定睛注目看,是秋千。哦,原来还有人在那里悠然地荡起秋千呢!说“绿杨楼外出秋千”,符合词人观景的过程,本来在水面赏景的词人和远处绿杨楼外荡秋千的人,两者并不相关,却因这一个“出”字,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如果把此句改为“绿杨楼外秋千出”,首先认知为“秋千”,就写不出词人任性闲游,物我猝然相遇的神妙。欧阳修另一首《浣溪沙》据说也是咏秋千,首二句云:“云曳香绵彩柱高,绛旗风飐出花梢。”这个“出”字就比较寻常,没有出奇之处。

关于这个句眼“出”字之所本,宋人吴曾追溯至王维。他说:

唐王摩诘《寒食城东即事》诗云:“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欧公用“出”字盖本此。(同上)

王国维溯其近源为冯延巳的《上行杯》“柳外秋千出画墙”。王维和冯延巳词都是写寒食节前后的春景,一明快,一婉媚,但就此二句写景看,没有写出“观物”的特定视角和情态,“秋千出垂杨”、“秋千出画墙”,只是一般的自然语序,相比而言,确是“欧语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