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园逐凉·徐陵》原文|赏析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

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

提琴就竹筿,酌酒劝梧桐。

徐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在梁代任上虞令时,为御史中丞刘孝仪弹劾,免官。此诗第二句说“今余(我)东海东”,似即作于此次免官返里期间。诗写家居的闲适,虽着墨不多,表现得却极有情味。

首句用东汉逸民法真的典故。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太守想访问他,他主动来到太守府。太守拟请他担任功曹的官职,他说:“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若欲吏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事见《后汉书》。此句以“北山北”指当年法真的隐逸,由“昔”映今,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写自身退栖家乡的第二句上。诗人被迫赋闲,却说古代早有闲居自适的先例,见出诗人胸怀的旷达,意趣的恬淡。“北山北”、“东海东”,“北”字、“东”字故意犯复,并形成方位词相对(两“东”字对两“北”字)的巧妙对仗。上下句间,音韵流美,和谐动听,上句“仄——仄——仄——平——仄”,对下句“平——平——平——仄——平”。读着这两个行云流水般的句子,我们仿佛也随着诗人的步履,来到了“东海东”这一片远离尘嚣的闲适之地。

以上两句总说,诗人表明了自己的自由人的身份。以下六句寄情于景,具体描画自己悠哉游哉的自由人的生活。三四句说,高树蔽空,浓荫布地,花开处处,落红无数,诗人在高树下纳凉,落花中独坐,消尽季节的暑热,也消净心头的烦秽。这是何等悠闲的恍若神仙的生活。陶渊明将闲卧北窗下,清风暂至,自比为羲皇上人(太古之人)。如今徐陵安享大自然的赐与,其惬意的程度,比之于陶渊明,似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接着的两句,诗意略作顿挫。“狭径长无迹”说无人,“茅斋本自空”说无物;无人无物,块然独处,生活固然说得上清静自由了,但又难免会生出空旷寂寞的感觉。于是忽发奇想,便离开了“高树下”,转而“提琴就竹筿,酌酒劝梧桐”。他时而到绿竹丛中弹琴,将心头的愉悦化为指上的声音飞出去,时而又朝着梧桐树喝酒,举酒向树,似在劝一位好友同饮。“提琴就竹筿”句中的“竹筿”(音“小”),即箭竹,又称竹箭,一丛丛,袅袅婷婷,幽雅宜人。末句中的“梧桐”,相传是凤凰停栖之树,也非俗物。竹筿丛中弹琴写怀,梧桐树前斟酒遣兴,消尽俗念,脱尽机心,大自然化入了诗人的心胸,诗人也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此诗之美,首先美在景色。高树、落花、竹筿、梧桐,多少自然之子和谐相处于诗人的内园之中,一个个天性不灭,野趣横生:树往高处长,花在风中落,竹筿似在欣赏琴音,轻轻摆动着身躯,梧桐树大叶迎风,对着自斟自饮的诗人似在唱着欢快的歌。其次,此诗之美更美在情趣。诗人虽是被弹劾而家居,但丝毫没有幽怨之情或名利之想,他让自己的内心从尘俗的世界中解脱出来,成了精神上的自由人,故而能物我齐一,物我两忘,发现大自然之美,与此同时,也表露了诗人自己美的情趣,美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