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过香积寺》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过香积寺》原文与赏析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香积寺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皇甫村(参见郑洪春《香积寺考》,载《人文杂志》1980年第6期)。全诗写出了香积寺的景色和诗人薄暮到寺的感受。前四句谓,初不知山中有寺,及深入云峰,于古木森沉、寂无人踪之地,忽闻钟声,方始知之。此四句未正面写佛寺,而佛寺之深僻、幽静,已宛然若现,足见作者的运思之妙。赵殿成说: “此篇起句极超忽……四句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非自盛唐高手,未易多觏。”也指出了此诗起首四句的妙处。接下二句,写山泉阻于危石,发出鸣咽之声;日色照在青松,给人清冷之感。此二句笔墨简净,刻绘精细,进一步表现了山寺的幽深。其中“咽”字、“冷”字,工于锤炼,见出用字之妙,即昔人所谓 “诗眼” 是也。末二句掺入禅语,谓已薄暮至寺,静对清澈潭水,妄念顿消。安禅,谓入于禅定。“禅”意译“静虑”,“定”谓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禅定”指一种令心宁静专注、观想特定对象而获得佛教悟解的思维修习活动。毒龙,喻世俗的妄念。《禅秘要法经》卷中云:“今我身内,自有四大毒龙无数毒蛇……集在我心,如此身心,极为不净,是弊恶聚,三界种子 (产生世俗世界各处现象的精神因素),萌芽不断。”盖佛教认为,世俗的妄念烦恼,能危害人之身心,使不得解脱,故以毒龙譬之。

王维是唐代的山水画艺术大师,又是一位笃诚的奉佛者。此是王维的山水名篇之一,前六句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了一个幽深、静谧的境界,那么,这前六句所勾画的境界与末二句所掺入的禅语,有何联系?在诗人的心目中,这样一个幽深、静谧的境界,正是 “静虑”的极好去处。他心逐境寂。安禅入定,忘掉了现实的一切,制服了世俗的妄念。何谓世俗的妄念?在佛教看来,与佛教“真理”相抵触的思想、情绪,即是妄念。例如饮食、男女、财、名等欲望,佛教认为它们是使众生沉沦生死苦海不得解脱的根源,即属妄念。又如佛教讲“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虚幻不实,如果你以为物质世界真实存在,也属妄念。佛教认为,通过“禅定”的修习途径,即可静心息虑,灭除妄念烦恼,获得佛教悟解,故曰“安禅制毒龙”。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像这样掺入禅语的作品很少。虽然它们不用禅语,却常常隐寓着某种禅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着力创造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诗人就是借助这一境界,来寄寓某种禅理的。其中的具体内容,大多表现为一种离尘绝世、超然物外思想、精神。上面说过,此诗前六句,勾画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寂静境界,由此诗的以“安禅制毒龙”作结,即可使我们悟出这一境界所寄寓的禅意——出世离俗之念。王维的其他一些山水田园诗刻画的类似境界所寄寓的禅意,大抵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