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妙莲阁》原文与赏析

词曲赋文·妙莲阁》原文与赏析

张舜民

休论雪窦与云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万水千山来阁上,一花六叶现池中。

谁将色界填空界,不离香风席祖风。

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

这是一首谈佛而实辟佛的诗。妙莲阁,当是天台宗佛教的一处寺院,诗人来游,不免与僧人谈说佛理。想不到半日僧话,竟凝成了尖锐的讽刺。

雪窦云峰,既是两位高僧的法号,又具有字面高寒迷茫的含意。首联说,撇开不着边际的高谈,且来看看 “剑戟丛”般天台宗的历史。说天台宗是“剑戟丛”,起码有两重含意。一是传法之人的争权夺利。天台一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建立宗派之始,据记载,始祖为印度龙树菩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盛于隋唐,唐末后,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佛教寺院即僧侣地主阶级,各宗派之间和宗派内部为争正统、争庙产等等,斗争十分尖锐。二是所传之法的故弄玄虚。如天台宗创始人智顗讲主体与客体关系时即典型的故弄玄虚:“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 《摩呵止观》)

颔联 “万水千山来阁上,一花六叶现池中”,是说天台宗无所不包。天台宗 “无情有性” 皆具佛理的学说,拓宽了佛性的存在范围。佛性无所不在,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囊括宇宙,纵贯天人。“一花六叶”,兼指天台宗的传法世系。

颈联 “谁将色界填空界,不离香风席祖风”,最具讽刺意味。翻开中国佛教史,随处可见佛教和政治关系十分密切,天台宗即突出例子。 如智顗就很有政治活动能力, 与当时陈和隋朝统治者时常来往,隋炀帝杨广做皇帝前与智顗就是知心朋友, 智顗建立寺院时,陈皇帝指定一个县的税收作为经费,僧侣们过着世俗大地主的剥削生活。“色界填空界”,“香风席 (动词: 铺)祖风”,的非虚言。

虽然如此,妙莲佛理在思想史、文化史、美学史上却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天台宗、禅宗的佛理对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哲学、审美情趣乃至艺术思维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超越时空、“三谛圆融”、“一念三千” 的神秘直观,和诗歌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之境就有近似之处。所以舜民诗末联道:“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佛法、诗理竟能沟通。

《妙莲阁》简练而全面地对天台宗作了评价。其观点包含着辩证法,剖析的透辟与准确与今天惊人地相似。诗人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拍案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