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苍筤道士》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苍筤道士》原文与赏析

刘 基

苍筤之山溪水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朦朦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眠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郁离子曰:哀哉!是亦道士之过也。知其非人救之,非道士之过乎?虽然,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道士有焉?

刘基是明代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明初主要的规章制度大部分是他和宋濂等人议定的。同时他的文学才能也独步一时,《明史 ·刘基传》中说他 “所为文字,气昌为奇,与宋濂为一代文宗”。他的散文《卖柑者言》、《松风阁记》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的刘基,还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文字表现力独创了一部寓言体的散文作品《郁离子》。这部作品共十八章,一百九十五篇,写于元末隐居青田期间。徐一夔在 《郁离子序》中说: “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较准确地概括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全书的总倾向。其中不少寓言具有较强的社会内容,所阐明的道理颇富教育意义。《苍筤道士》即是 《郁离子》中很有特色的一篇。

作为一篇寓言,篇幅短小精悍是首先应顾及到的。此篇全文不过二百零五字,它通过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引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训:对恶人绝不能滥施仁义,对恶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在叙述方式上,这则寓言也充分体现出寓言体的特点,先讲故事,然后揭示寓意。文章第一段是寓言的主体,介绍一个生动而有说服力的小故事。开篇第一句点明题意。苍筤(lang)原指青色,《易·说卦》:“震为雷,……为苍筤竹。”《疏》:“竹初生之时,色苍筤,取其春生之美也。”后亦作为竹的代称。“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形象地交代了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特点。长满翠竹的青山,许多小溪汇合流入江中,这里面不仅有色彩:青山翠竹,溪流江水;而且有声音,流水淙淙,不绝于耳。苍筤并非道士之名,而是指地域范围,意即竹山道士,道士选定了景色宜人,环境清幽的这座竹山,在此建造了庙观,而且他对于宗教活动十分虔诚恭敬。“甚谨”虽只两字,但却不仅表明了道士事佛的态度,还为下文作了铺垫,因为只有具备了“事佛甚谨”的思想基础,才能有灾难中救人的行动。以上对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物思想状况做了简明、必要的交代。然后重点讲述故事,请注意山洪爆发的时间是“一夕”,即一天夕阳西下之时,在这种日暮黄昏,黑夜即将来临之际,突发性的灾难,其严重性可想而知(尤其是在缺乏现代照明设备的古代)。“山水大出”“大”到什么程度?竟然能把整座住房冲垮漂在河水里,被破坏的住房数量之多塞满溪流,滚滚而下。物质的损失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人们或是骑在木板之上,或是躲在被冲的小屋里面,哭喊悲号,呼救之声连成一片。作者用极其精练的文字把一场突发性水灾造成的严重后果准确地渲染出来,在选词用字上,几个动词运用得十分精确,像“漂室庐”的“漂”,言水势之大,可以把室庐浮起来;“塞溪而下”的“塞”,则言漂浮的室庐之多,把溪流塞得满满的;“骑木乘屋”的“骑”和“乘”,分述两种逃难状态,由于水势大,水流急,人在木头上既不能站也不能坐,只能骑上,才比较保险。“乘屋”的“乘”由于屋子漂浮水面,如同舟船,人躲在其中,有如乘船。可见在写作上,惟有把动词选择准确,才能一以当十,生动传神。在此大灾突降的时刻正是显示道士慈悲为怀的机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塑造人物形象。道士临难不惧,他披戴蓑衣、斗笠,站在水边上,亲自督促水性好的人准备绳索来救人,经过他一夜的努力得救者很多。危难之中,不避风险,奋力救人,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到了天明之际,道士犯了一个大错误,当他看到溺水的野兽(老虎)时,竟然对众人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快点搭救它。”言为心声,由道士的对话可见他普渡众生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又是多么虔诚。但是老虎的被救,并不能改变它的吃人本性。作者对老虎的神态、动作也做了简洁生动的描写。当老虎身没波涛之中时,它“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老虎虽有一定的水性,但由于水势过大,水流过急,使它随时也有被吞没丧生的危险,因而趁头浮出水面,不住左右顾盼,希望获救存生。当它刚被救起到船上时,“朦朦然”表示余悸犹在,完全被大水吓懵了,继而“坐而舐其毛”,此时仍是一副可怜相,但已经缓过一口气,体力渐渐恢复。等到船已靠岸,“则瞠目眠(与“视”通)道士”,老虎的凶相毕露,准备恩将仇报了。“跃而攫之”,两个动作紧密相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一下子把道士攫住扑倒在地。通过一连串动作、神情的描写,把一只奄奄待毙的老虎获救后逐渐苏醒复原,一逞吃人本性的过程刻画得维妙维肖。道士经过船上众人的营救,虽然幸得不死但也受了重伤,这一他始料未及的后果,当然完全是咎由自取。故事叙述完了,读者自然可以领悟其中的训诫本旨,得到深刻的教益。

作为一则寓言,光有故事还不完备,所以第二段用郁离子 (作者自称) 的议论,来完成他的写作意图。作者以悲天悯人的口吻先以“哀哉”二字抒发强烈而鲜明的感情,明确指出这是一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完全是道士自身的过失,即并非像大水乃客观的自然灾害。明明知道老虎不是人却还要去救它,“非道士之过乎”?这一反诘问句气势有力,耐人深思。最后引用 《论语 ·里仁篇》中孔子的话,以加强说服力,告诫人们要从道士的失误中吸取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从刘基的这篇寓言使我们联想到鲁迅提倡痛打落水狗的名言,落水之狗尚且应该痛打之,何况更加凶恶的山大王呢?另外毛泽东文章中引用过伊索寓言 《农夫和蛇》 的故事,农夫救活了冻僵的蛇,反而被蛇咬死了,因此绝不能怜惜蛇一样的恶人。本篇与 《农夫和蛇》堪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注意的是刘基在不少作品中都对佛道教义采取否定态度,他生活在元末乱世,耳闻目睹了严酷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从而对善恶是非的标准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例如在 《松风阁记》 中,他在观赏景物时,内心却充满了对社会人生的关切之情,以幽默轻松的笔触,一语道破方舟上人 “清静六尘”(佛经上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认为六尘能污染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之说的虚妄。同本篇一样,作者毫无隐晦地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对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在艺术上,本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描写生动活泼。比如本篇的第二段主要是作者的议论,容易枯燥沉闷,但他的灵活多变的句式,感叹、直陈、反诘、引用综合运用,显得有曲折,有波澜,有气势,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苍筤道士》 以其深邃独到的思想光芒和精妙灵活的艺术匠心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同时也为今天的寓言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