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曲:我的心啊,忧郁悲哀·奥尔良》读后感|赏析

我的心啊,忧郁悲哀,

你已沉睡得太久太长,

今天,你能不能醒来,

我们一同去收获五月,前往

那片森林,一如既往。

鸟儿的鸣唱,我们听见

在森林中回响,

这五月里的第一天。

爱神已习惯,总是在

这一天大讲排场,

它设盛宴款待

情人的心,心儿渴望

为它服务。所以它让

鲜花满树,绿野无边,

把盛宴点缀得更为漂亮,

这五月里的第一天。

我的心啊,我很明白

假蔑视使你痛苦悲伤,

因为它使你远远离开

你渴盼的那个姑娘,

所以你得寻求欢畅。

我不能给你更好的意见

以减轻你的悲哀忧伤,

这五月里的第一天。

夫人啊,只有你我念念不忘,

这折磨着我的心的哀伤

这几个月我可没有时间

(的确是真的,)跟你讲,

这五月里的第一天。

(胡小跃译)

【赏析】

查尔·德·奥尔良是中世纪后期法国最有影响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出身名门贵胄,乃王族后裔,却一生命运坎坷。13岁时,他的父亲遭政敌暗杀。青年时代,他又先后失去了妻子和母亲。1415年,他战场失利,被英军俘虏,带回英国,成为伦敦塔里的阶下囚。饱尝25年的铁窗之苦后,他的家族以重金将他赎回,但此时他已年近半百,青春尽逝,无法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便退居布卢瓦城堡。在这座著名的城堡里,奥尔良广收诗人墨客,吟诗作文,切磋诗艺,以达观的态度安享余生。

奥尔良的诗歌主要抒发个人的心情。他常常把生活的挫折、铁窗的经历、自然的变化与当时的心境相统一,趣味高尚,文辞隽永。家庭的不幸和个人的磨难,不可避免地在他的诗歌中留下忧郁的阴影,但同时,他也深知岁月无情,覆水难收,所以很少在诗歌中述说痛苦。中世纪文学专家巴黎斯(G。 Paris)曾经高度赞誉他的创作:“从无诗人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情可以表达得更加细致入微。”这首谣曲,是奥尔良的名篇之一,集中体现了奥尔良抒情诗的这种柔和的气质。

在这首爱情谣曲中,奥尔良以“我的心啊,忧郁悲哀”引领我们进入他的抒情世界。诗中的“我”,即是“你”(“我的心”),“我”与“你”的对话,也就是诗人与内心的对话。他的心灵因为“忧郁悲哀”而“沉睡得太久太长”,那么,为什么“忧郁悲哀”呢?我们还不知道忧郁的确切内容,却能够从诗人冷静的言语中体会到忧郁的深沉。它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网住了诗人的心灵,让时间停止在伤感的气息中,让思维停留在凝固的窒闷中。外部世界的分分秒秒,无法有所作为,也无法点醒他没有声息、没有色彩的内心世界。终于,诗人的理智不能忍受这份忧郁、这份沉闷了,它要唤醒“沉睡”的心,要让心灵出去踏青。

在“五月里的第一天”,诗人携带“心”,前往熟悉的森林。那是爱神的“盛宴”,鲜花点缀了森林的绿衣、大地的翠毡,它们红艳、紫明、黄亮、白妍,它们香馥、芬芳、清冽、甘甜,它们醉蜂、引蝶、招虫、戏鸟,它们将五月的春天组合成恋爱的温床,让心儿“渴望”坠入爱神的怀抱。但是啊,有多少萌动的心灵、多少炽烈的爱意、多少缠绵的思念,就会有多少苦楚的等待、多少痛彻的失望、多少锥心的遗恨。这是爱神的圈套,她点燃了爱情的火焰,却从来没有承诺燃烧的回报。诗人便是曾经不小心闯进爱神圈套的可怜虫,爱过、伤心过,到头来只留下一颗“忧郁悲哀”的心。

如今,森林虽然“一如既往”,却已经没有“渴盼的那个姑娘”的相伴。虚假的“蔑视”并不能够引领心灵走出“忧郁悲哀”,反而使它“痛苦悲伤”。诗人的理智权衡再三,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寻求欢畅”,以“减轻你的悲哀忧伤”。这就像治理水患,阻塞的办法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引来更大的后患,疏通的办法则可以引导水流的方向。诗人的爱之流,深沉而浓烈,假装蔑视只会愁上加愁,那么,继续爱吧,承认爱吧,接受“这折磨着我的心的哀伤”。但是,暂时地,稍微地,“我的心”,你也去看看春天的容颜,去领略春天的底蕴,去感受春天的温暖吧,因为这样可以让你“欢畅”一些。

诗人的目的,是要唤醒爱而不得、忧郁悲伤的心灵,却止于发现爱的强烈和深沉。这份细水长流的单相思,令他“念念不忘”,使他只能向大自然寻求慰藉和庇护。这样复杂的心理转换过程,诗人处理起来,却是细腻温柔,优美流畅。诗中的自然景色,不仅冲淡了诗人的忧郁悲伤,也带给我们一丝春天的生动活泼,的确起到了“哀而不伤”的辅助作用。

(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