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情人的鼓励·萨克林》读后感|赏析

为什么这样苍白憔悴,痴情的恋人?

请问,为什么这样苍白?

容光焕发尚且不能打动她的心,

满面愁容难道能好起来?

请问,为什么这样苍白?

为什么这样沉默发呆,年轻人?

请问,为什么这样沉默?

口若悬河尚且不能赢得她的心,

默然无语难道会办妥?

请问,为什么这样沉默?

算了,算了,真羞人,这没用,

这样不能让她动情;

如果她自己不打算被爱打动,

什么也不能让她答应,

让她见鬼或许能行!

(刘锦丹译)

【赏析】

约翰·萨克林是英国17世纪诗人兼剧作家,他才华横溢,所写的诗与剧本在宫廷颇受欢迎。他的两部诗集均在死后出版,一部名叫《碎金集》,另一部名为《最后遗作》。

萨克林的抒情诗《对一个情人的鼓励》,可谓传世名篇。该诗本是他的一部名叫《阿格劳拉》的戏剧中的一个抒情插曲,如今,那出戏剧倒是已经被人遗忘,但这首抒情插曲却被人们广为传诵。该诗中的“恋人”,其实是一个失恋的人,是一个为爱情而困惑的人,是一个陷入爱情之中不能自拔的“情人”。对这样的恋人进行规劝、进行鼓励,不仅要有充分的耐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善解人意并且具有同情之心。抒情主人公以循循善诱的语气和演绎推理的结构形式,一步一步地对恋者目前的行为状态逐个进行分析,并且逐条进行否定。

首先否定的是恋者的“苍白憔悴”、“满面愁容”。诗中认为当恋者“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的时候都不能打动他所恋女子的心,现在靠“满面愁容”、可怜兮兮的一副病态就更是无济于事了。

接着否定的是“默然无语”。可以想象,失恋者不仅面容憔悴,而且无论人们怎么劝说,他总是一言不发,独自悲伤。能让失恋者开口说话,便能让其悲伤得以宣泄。诗中规劝说,既然“口若悬河”都不能奏效,现在靠“默然无语”怎能赢得她的爱情?

经过双重的否定,诗歌最后以豁然大度、近乎玩世不恭的语气告诫失恋者,不必勉强,应该听其自然,随她去吧,“让她见鬼或许能行!”诗人用词如此酣畅淋漓,仿佛发出一声呐喊,试图猛然唤醒依然沉浸在痛苦中的失恋者。

虽然简短,但构思精巧,全诗整体结构如同逻辑的三段论,显得极为严谨,第一段规劝说:“满面愁容”于事无补;第二段则是说明:“沉默发呆”也不能解决问题;于是,第三段得出结论: 既然这样那样都不能让她动情,那么最能奏效的方法就是走出阴影,将她遗忘,告别过去,开始新的一天。“算了,算了”,她不答应那又能怎样,天涯何处无芳草?

如此循循善诱的教导,这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对于一颗受伤的心灵无异于一剂带来抚慰的良药。与此同时,声声规劝中无疑蕴涵着把握今天、及时行乐的现世主义思想,体现了17世纪玄学派诗人的一种思想倾向。

(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