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梨俱吠陀》》读后感|赏析

夜女神来了,

她用许多眼睛观察各处,

她披戴上一切荣光。

不死的夜女神布满了

广阔区域,低处和高处,

她用光辉将黑暗驱除。

夜女神来了,

引出姊妹黎明;

黑暗也将离去。

你今天向我们来了;

你一来,我们就回到家里了,

如同鸟儿们回树上进窠巢。

村庄人们回去安息,

有足的去安息,有翼的去安息,

连贪婪的鹰隼也安息了。

请赶走母狼和公狼,

请赶走盗贼,夜女神啊!

请让我们容易度过去。

装扮一切的,黑暗,

明显的,黑色,来到我面前了,

黎明啊!请像除债务一样(除去它)吧。

我向你奉献,如献母牛,

白天的女儿啊!请选中收下

这如同对胜利者的赞歌吧!夜啊!

(金克木译)

【赏析】

《梨俱吠陀》中的歌带着神话般优美动人的想象力,这与古印度的自然神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印度人几乎把所有的自然现象都看作是神灵。在印度教中,类似的神灵竟然有三万三千之多。太阳、月亮、黎明、夜晚、水、火、土、风,无不由神灵主宰,被人们所膜拜。和黎明女神一样,夜女神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来到,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带来安静和休息。

古印度人对于神话有着惊人的创造力,由于印度特殊的地理环境,人们对于自然十分敬畏,这种民族性格造就了一片神话和宗教的土壤。和其他自然神一样,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夜女神和她的姊妹——黎明女神轮流出现,带来黑夜和白天的交替。自然的规律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你一来,我们就回到家里了,/如同鸟儿们回树上进窠巢。”诗中采用了生活化的比喻,富有田园气息,使人想到了飞鸟入林、炊烟袅袅的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意境。“村庄人们回去安息,/有足的去安息,有翼的去安息,/连贪婪的鹰隼也安息了。”这是一片多么宁静祥和的画面!鸟儿归巢,兽类返家,连鹰隼也休息了。作者不仅对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而且非常善于营造诗歌的意境,这些意象的并列内在的诗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概括力,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印度人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作为印度最早的古代诗歌典籍,《梨俱吠陀》不仅告诉我们,幼年的人类怎样认识周围的世界,怎样从事劳动生产,怎样在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反映了上古人类美好的憧憬,反映了他们征服自然、祈求平安的愿望。面对黑夜,人们难免感到害怕——黑夜同时也意味着来自自然和社会的某些威胁——“请赶走母狼和公狼,/请赶走盗贼,夜女神啊!/请让我们容易度过去。”于是,人们祈求夜女神赶走狼和盗贼,给予自己一个平安的夜晚,然后,期待着黎明的再次到来。

我们注意到这里的一个有趣的比喻:“黎明啊!请像除债务一样(除去它)吧。”这里提到了债务,可见,当时的印度社会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分化。而且,这种债务看起来有颇为不合理的地方,以至于穷人希望能“除去债务”,迎来新生活的光明。在《梨俱吠陀》的很多诗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上古现实生活的一些断面,在艺术欣赏的同时,这些诗歌也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从诗歌的最后一节,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中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生活的困难和战争的频繁都没有减弱人民对生活的信心,他们始终相信,自己能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在原始人类看来,自然现象也好,神话传说人物也好,都是为我们人类创造幸福生活服务的。随着夜女神的离去,新的一天到来了,这充满希望的白天,不正意味着美好的生活又一次打开了大门吗?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