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奈斯

爱德瓦尔特·贝奈斯(Edvard Benes,1884—1948),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第二任总统。



1884年5月28日,贝奈斯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维亚北部哥士拉尼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崇敬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杨·胡斯,10岁那年写了一首赞扬杨·胡斯的颂歌。他父亲决心培养他。1895年,贝奈斯进入维诺赫拉特的一所中学学习,成绩并不出色。1904年中学毕业,他到布拉格查理大学学哲学。著名的民族复兴运动领袖马萨里克正在该校教授哲学。贝奈斯深受其影响,决心献身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复兴事业。

1905年,贝奈斯听从马萨里克的劝告,去法国留学。在法国期间,由于经济拮据,他靠给本国的刊物《人民权利》和《自由思想》撰稿维持生活。1907年,贝奈斯获得法国第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奥国问题与捷克问题》,得到人们的好评。1908年,他返回布拉格查理大学,校方拒不承认他的法学博士学位。1909年6月,他写了题为《近代政治个人主义的起源与演变》的论文,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在留学法国的四年中,他学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英语水平也有提高,还学了俄语和意大利语,在捷克和法国的报刊上写了数百篇文章。

几年的国外生活,使他对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十分崇拜。他回忆说,“我坦白地承认,过去两个世纪以来的英国自由史和法国政治,都深深地影响我自己的政治思想,并构成我25年来政治生涯所维护的理想的基础。”他坚定了反对奥匈帝国,争取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独立的决心。他说, 与英、法和其他西欧国家相比较后,促使自己成为奥匈帝国的一位坚决反对者。

1909年9月,贝奈斯到布拉格商业学院任教,教法语和经济学。不久,他参加了马萨里克的进步现实党,写了许多文章,翻译了爱德瓦尔特·卡彭特的《文明:它的起源和成熟》一书,开始撰写《社会主义史》专著。1913年,贝奈斯受聘任布拉格查理大学讲师,讲授社会学;1914年9月担任进步现实党机关报《时代》的编辑。马萨里克称赞他是“不知疲倦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与马萨里克密切合作,组织秘密革命团体。1915年,他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称捷克民族必须着手进行一次革命。贝奈斯反对奥匈帝国、复兴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奥匈帝国当局的恐惧,并决定逮捕他。贝奈斯伪造护照逃往国外。1915年秋,他到瑞士,同已在那里的马萨里克一起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说服支持他们事业的人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1916年1月,他们在巴黎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马萨里克任主席,贝奈斯任总书记。他们在法国、俄国等地组织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与协约国军队一起对同盟国作战。并向美、英、法等国首脑进行游说,以期支持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事业。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正式成立。马萨里克出任共和国总统,贝奈斯任外交部长。马萨里克、贝奈斯和负责军事的斯洛伐克人施特法尼克,被人们誉为捷克斯洛伐克“开国三杰”。被称为“捷克斯洛伐克国父”的马萨里克甚至说,没有贝奈斯就没有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建立,直到1935年,外交活动是贝奈斯政治生涯的重要方面。1918年10月,他以外长的身份,向各国宣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1919年,他率领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使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得到基本确认。新的疆域包括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斯洛伐克和罗塞尼亚等地区,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1920年,贝奈斯率代表团参加新成立的国际联盟。

1921—1922年间,贝奈斯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主张与西方列强加强合作。他为了维护捷克斯洛伐克自身安全,反对匈牙利复仇主义,力求保持凡尔赛体系所形成的战后中欧、东欧的格局。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组成“小协约国”。鉴于匈牙利收复故土运动复炽和希特勒在德国执政,1933年2月14日—16日,小协约国诸国在日内瓦开会,决定缔结一项组织公约,建立常设委员会和常设秘书处,协调各国的政策,并进行经济合作。

在外交政策上,贝奈斯的指导思想是:“一方面我们不断扩大努力,与我们旧日的敌人建立和平和促进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建立起集体安全的保证和加强国际联盟。同时加强国内的防御工作,未雨绸缪,以备非常。”贝奈斯推行的是亲西方,尤其是亲法的外交政策。这是因为,法国为了防止德、奥东山再起,曾积极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建立独立的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国民经济中,近20%为外国垄断资本所控制,其中法国垄断资本占第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也是在法国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直到1925年,捷军的参谋长仍是一位法国将军。1924年1月25日,法捷两国签订同盟条约,关系更加密切。贝奈斯把与法国结盟视为维护本国安全的重要保障。

1923—1927年, 贝奈斯任国际联盟理事会理事,几度选为理事会主席。1932—1934年任国际裁军会议秘书长。1935年担任国际联盟大会主席。

贝奈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持反对态度。1918年当苏俄境内发生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时,贝奈斯表示支持。1919年,匈牙利爆发革命,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他在给协约国的照会中声称:“只有捷克人能遏止这一运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站在协约国一边,出兵干涉匈牙利革命。

1935年,马萨里克总统因年迈多病,极力举荐贝奈斯继任总统。12月18日,贝奈斯当选总统。当时面临的形势,正如他所说:“我当选继任时,便知道在即将临近的战争中,我们无法避免不被卷入漩涡,因为欲壑难填的德国是一定要对捷克下手的。”1937年,希特勒下令制定了消灭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计划”,借口“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少数民族,要求侵占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区。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矛头直指捷克斯洛伐克。5月,希特勒陈兵德、捷边界,进行战争威胁。在捷共的推动下,贝奈斯下达局部动员令,捷军开到边界,边境人民纷纷行动,协助军队驻守前哨,迫使希特勒不敢轻举妄动。

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代表的绥靖主义者,纵容希特勒的侵略,对捷克斯洛伐克当局施加压力。8月,张伯伦派他的亲信伦西曼勋爵前往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所谓“调停”。伦西曼要求捷政府接受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党魁康拉德·汉伦提出的建立国中之国的卡罗维—发利纲领。法国外长庞纳也要挟说:“如果布拉格拒绝伦西曼的提议,因而导致危机,法国将袖手旁观。”贝奈斯迫于英、法的压力,于9月4日召见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头目孔德和西伯科夫斯基。他把一张白纸放在他们面前,说:“请你们党把关于日耳曼少族民族的全部要求写下来,……我会立即满足这些要求。”9月19日,张伯伦与希特勒在德国伯希特斯加登会谈后,英、法两国驻捷公使向贝奈斯提出联合“建议”。要求把苏台德区“立即移交给德国”,否则,捷克斯洛伐克只能单独对德作战;甚至威胁说,“全世界将要认定捷克斯洛伐克是这个不可避免的战争的唯一祸首”。

贝奈斯与他的内阁成员和军事顾问经过一天半的反复讨论,表示反对英、法的联合“建议”,并复照称:“英、法两国拟定这些建议时没有征询捷克斯洛伐克的意见。这些建议是违反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十分明显,捷克斯洛伐克不能接受这样的建议。”

9月21日,英国政府要求贝奈斯收回上述复照,法国政府表示将不履行法、捷同盟条约。贝奈斯于当天照会英、法两国政府:“为时势所迫,不得不向这种毫无回旋余地的劝告表示让步。……只好以沉痛的心情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当哥特瓦尔德将斯大林关于苏联准备给捷克斯洛伐克军事援助的保证转告贝奈斯时,贝奈斯予以拒绝,但他承认:“对于苏联在必要时将通过任何途径援助我国,这一点,我一瞬也没有怀疑过。”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将其大片领土割让给法西斯德国。9月30日,贝奈斯政府屈膝投降,接受了这一协定。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第二天,戈林正式通知捷驻柏林大使说,德国不能容忍贝奈斯继续担任捷总统。10月5日,贝奈斯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流亡国外。他应美国芝加哥大学邀请,讲授社会学。1939年春,他在该校就民主主义的各种问题作了多次讲演,后来把讲演稿汇集成《民主政治之新生》。1940—1945年,他流亡在巴黎和伦敦。

1939年3月15日,德军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贝奈斯在法国建立了以复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为宗旨的民族委员会。1940年7月23日,他出任设在伦敦的捷克斯洛伐克临时政府首脑。为了与英、法等国共同抗击希特勒,他在英国、法国组成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如法国的坦克旅、英国的飞行队。1943年7月18日,贝奈斯访问莫斯科,与苏联签订捷、苏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这个时期,贝奈斯把复国的希望主要寄托在美国身上。1945年4月18日,当巴顿指挥的美军第三军的先头部队楔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时,贝奈斯兴奋地连声呼喊:“感谢上帝,感谢上帝!”他激动地对他的夫人说:“巴顿越过边界了!”他还让秘书给巴顿将军拍电报表示祝贺。

1945年5月5日,布拉格人民武装起义; 5月9日,在苏联红军配合下,解放了布拉格。5月16日,贝奈斯回国。他任命社会民主党人兹德尼克·费林格为全国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总理。1946年6月19日,贝奈斯在制宪议会上重新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共和国总统。捷共主席哥特瓦尔德任民族阵线政府总理。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继续贯彻“科息斯纲领”。捷克斯洛伐克参政的几个资产阶级政党,最初因迫于形势,接受了上述纲领。当纲领付诸实施,特别是工人、农民要求按纲领的规定实行社会经济改革时,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反抗。

1948年2月20日,参加政府的12名资产阶级政党的部长,借口内政部长诺舍克(捷共党员)擅自任用共产党人来代替布拉格地区的八名警官一事,集体向贝奈斯总统提出辞职,制造了“政府危机”。他们想借此提前举行大选,击败捷共,取而代之。这一阴谋事先征得贝奈斯的支持。他向国家社会党头目、副总理瑞姆克尔和外贸部长列普卡保证:“至于我,我决不后退。你们可以指望我。”

面对资产阶级的进攻,捷共领导人民进行坚决的斗争,揭露资产阶级政党的阴谋。在强大的压力下,2月25日,贝奈斯总统清除了参与政变阴谋的12名部长,被迫同意捷共提出的新政府名单。

1948年5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人民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贝奈斯总统拒绝批准这部新宪法,于6月7日宣布辞职。

1948年9月3日,贝奈斯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享年64岁。

贝奈斯著有《战时回忆录》(1929年)等书。回忆录《从慕尼黑到新战争和新胜利》尚未最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