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亨利》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905—1973

【介绍】:

小说家,本名亨利·文森特·约克(Henry Vincent Yorke),出生于格罗斯特郡一个富贵之家,母亲是贵族,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工业资本家。少年就学于伊顿公学,参加了反传统的伊顿文学社,与安东尼·鲍威尔等许多后来的文坛名家结交,开始从事写作。其后亨利·格林进入牛津大学麦格德伦学院,对新兴的电影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爱好对他独特的创作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一向生活优裕,悠然自得的亨利·格林为了亲眼看看英国绝大多数人是怎么生活的而中途辍学,进入父亲在伯明翰的一家机械厂担任低级职务。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小说素材。二战期间他加入伦敦的志愿消防队,并成为父亲工厂的主管。在经商的同时,亨利·格林低调出版了一系列苦心经营的优秀作品,得到了奥登、衣修午德、伊丽莎白·鲍恩和约翰·厄普克等名家的高度评价。亨利·格林的主要作品包括小说《盲》(Blindness,1926)、《生活》(Living,1929)、《结伴出游》(Party Going,1939)、《窘境》(Caught,1943)、《爱》(Loving,1945)、《归》(Back,1946)、《结束》(Concluding,1948)、《乌有》(Nothing,1950)、《老迈》(Doting,1952)和自传《收拾行装》(Pack My Bag:A Self-Portrait,1948)等,生前未发表作品由其孙马修·约克以《幸存》(Surviving:the uncollected writings of Henry Green,1992)为名结集出版。虽然被一些批评家认为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亨利·格林却行事低调,一直极力避免公众关注,从不在公开场合留影,所选的笔名也力求不引人注目,作品鲜少有人问津。亨利·格林反对传统,力求创新,追求简洁的风格,重视象征的使用和小说的“视觉果”,采用了分镜头和蒙太奇等电影的表现手法,结构紧密,富有诗意,但有时不免枯燥晦涩。格林对场景的刻画真实,对话设计生动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为论者称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作品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以独到的手法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各阶层面对时代大变革时的彷徨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