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托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南斯拉夫人民的伟大领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1892年5月7日,铁托诞生在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弗兰约·普罗兹,是克罗地亚人。母亲玛丽亚,是斯洛文尼亚人。全家九口,耕种10英亩土地,尽管辛勤劳动,省吃俭用,也难以维持生计。

铁托15岁就外出谋生,起先在西萨克镇一家菜馆当学徒,后来改学锁匠。18岁时满师,加入当地五金工人工会。20岁时,铁托参加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此后他曾到奥地利、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做工,参加过这些国家的罢工运动。

1913年铁托回到克罗地亚,应征入伍,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他在全军击剑比赛中获得亚军,被提升为第三十五莫多兰团中最年轻的士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铁托所在的部队开赴前线。他在士兵中鼓动反战,率直地表示:“我从一开始就憎恶这场战争。”因被上士告密,遭受禁闭处分。1915年在喀尔巴阡山地区与俄国军队的一次作战中,铁托负伤被俘,伤愈后,他被指定为战俘营领队,在乌拉尔地区参加修建铁路的繁重劳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他开始与布尔什维克接触,逃离战俘营,到了彼得格勒。在逃往芬兰途中,被警察发现,重被送回乌拉尔地区。

十月革命胜利后,铁托和一些东欧战俘,在鄂木斯克加入红军中的国际纵队。

1920年9月,铁托回到离别六年的祖国。母亲已经去世。他同父亲在一起待了几天,即到萨格勒布一家制锁工场重操旧业。以后他又在这里的机器厂、面粉厂和造船厂做工。在萨格勒布市工会一次庆祝十月革命节的大会上,他发表演说,指出只有拿起武器,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当时,南斯拉夫社会民主党已并入南斯拉夫共产党。1920年10月,铁托在萨格勒布市支部恢复了党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久,南共被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1923年,铁托和从俄国战俘营一道回来的共产党员萨比奇一起,与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经过党组织的考验,成了党的积极分子。1924年初,克里热瓦茨和别路瓦尔地区党的领导机构改组,他被选入领导班子。1927年,他担任萨格勒布市五金工会书记和党委委员。

这年6月,铁托被捕,关押在离克拉列维察不远的奥古林监狱。他为抗议当局的迫害和非人的监禁制度,进行了绝食斗争。在向高级法院上诉期内,铁托获得暂时释放,他乘机逃离,回到萨格勒布市。

1928年2月,铁托参加萨格勒布市第八次党代表会议,当选市委书记。他领导该市“五一”节的工人示威游行,为从军警手中解救一名工人而遭到逮捕,以“不遵守秩序”罪监禁两周。当年夏天,为反对南斯拉夫政府迫害议会中的反对派,铁托领导萨格勒布工人举行了三天大示威,引起当局对他的严密监视。

同年8月,铁托再次被捕。他面对法官的审问,坚定地回答:“我承认我是非法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一名党员,我承认我曾经宣传过共产主义。……但是,我不承认资产阶级法庭。”铁托被判处五年徒刑,先后被关在波格拉瓦监狱和马里博尔监狱。他组织难友进行学习,使敌人的监狱成为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1934年3月铁托出狱,警察当局只准他留居家乡。他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便染红头发,留起胡须,改名铁托(以前称约瑟普·布罗兹),潜回萨格勒布市。据他自己所说,这个名字是随便起的,在他的家乡取名铁托的人相当普遍。

到达萨格勒布市后,铁托被选为党的省委委员。当时,南共党中央委员会设在维也纳。省委派铁托去同党中央取得联系。他越境到维也纳,向中央详细汇报国内党组织的情况,并带着中央的指示回国。1934年9月,他先后秘密召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个地区的党代表大会,号召党员团结工人阶级,组织群众,进行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和民族权利的斗争。在斯洛文尼亚地区的党代会上,铁托与卡德尔第一次见面,结为战友。12月,在卢布尔雅那召开的南共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铁托被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1月,铁托受南共中央委托去莫斯科。他化名瓦尔特,以巴尔干书记处候补书记身份,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他在日常工作之余,阅读经济和哲学著作,研究军事学;经常去苏联西方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大学和列宁主义学校讲授工会问题。

1936年,铁托任南共中央组织书记。他积极动员和组织志愿部队,援助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独裁政权的斗争。约有1,500名南斯拉夫志愿人员,其中有560名共产党员,到达西班牙,参加共和军。

1937年夏,共产国际撤掉了原南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基奇的职务。铁托又一次去莫斯科。1938年初他被任命为南共中央临时总书记,受命改组南共中央领导机构。当季米特洛夫代表共产国际向铁托交代上述任务时,有解散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明显意向。铁托认为,问题只产生在上层,基层组织是健康的,他仅接受改组中央机构,拒绝解散南斯拉夫共产党。

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以后,铁托“希望党的领导是强大的、坚定的、革命的”;他认为,这样的领导“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集体”。他于1938年初从莫斯科回国,领导整党工作,提出以下指导原则。

第一,党中央委员会应扎根于本国人民之中,必须从国外迁回国内,“不能消极地等待外国的指示”。

第二,增强党的团结,消除派系斗争。党的注意力应放在领导群众革命斗争上,不应浪费在派系斗争中。

第三,党的活动经费不能依赖外来的援助,应从本国工农群众中筹集。

第四,必须在工人、农民和青年中培养和发展党员。

第五,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第六,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党的组织。

第七,对犯错误的党员要进行细致的说理教育,坚决废除侮辱人格的惩罚。

第八,注意对党员的革命气节教育,保护绝大多数党员的生命和党的整体利益。

第九,宣传苏联,学习苏联。

经过整顿,南共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1938年3月,希特勒德国军队侵占维也纳,威胁南斯拉夫边境。以铁托为首的南共中央发表宣言,指出希特勒是“南斯拉夫人民的自由与独立的敌人”,号召人民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10月德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南共中央发表新的宣言,提出党的基本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南斯拉夫人民,争取保卫自己的祖国免于侵略,保卫自己的独立。”宣言呼吁人民推翻与法西斯勾结的南斯拉夫王国政府。

为了准备反侵略战争,铁托领导党在全国(特别在农村中)建立党的组织,要求中央委员经常深入群众之中。他在萨格勒布建立党的组织中心,组织了由他负责的特别军事委员会,在军队中开展党的工作。1940年10月在萨格勒布召开了党的第五次代表会议,铁托在闭幕式上以必胜的信念致词。他说:“我们面临着关键性的日子,为最后的斗争前进。下一次会议我们必须在没有外国人,没有资本家的国家里举行。”

1941年4月6日清晨,希特勒德国对贝尔格莱德狂轰滥炸。接着,德军从北面,意大利军队从西面侵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国政府最高统帅部于4月17日签字投降,挽救民族危亡的重担落到南共肩上。还在4月10日,铁托就以南共中央名义向人民发表宣言,指出南斯拉夫人民的斗争“一定会以胜利而结束”,号召人民“不要沮丧,团结起来”,把反侵略战争进行到底。

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的反侵略中心,铁托和南共中央从萨格勒布迁往首都贝尔格莱德。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铁托任总司令。7月4日,南共中央号召举行全国武装起义。

在七月起义中,塞尔维亚西部山区以乌日策(今铁托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9月初,以铁托为首的南共中央和人民游击司令部迁来这里,建立了党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权——解放委员会,出版了南共中央机关报《战斗报》。乌日策作为第一块解放了的土地,被称为“乌日策共和国”。9月中旬,德军以三个师的兵力向塞尔维亚解放区发动进攻,铁托亲自率领战士投入反围剿的战斗。

9月26日,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改为人民解放游击队最高统帅部。12月21日,创建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到年底,由正规军和游击队组成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发展到八万人,92支游击分遣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铁托和最高统帅部的成员转战各个解放区,指挥了七次大的战役。战争初期,物资奇缺,南共中央曾向苏联几度求援,都未实现。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两次印刷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书籍,以鼓舞战士的士气。铁托亲临前线,与战士同甘共苦,共患难,身先士卒,英勇战斗。1943年6月8日,在苏捷斯卡战役①中,铁托左臂负伤。南斯拉夫人民自豪地说,铁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在战场上负过伤的总司令。

1943年11月29日,在亚伊策召开了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②第二次全体会议,授予铁托以元帅的光荣称号。他在这次会议上,不顾某些大国的反对,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为南斯拉夫临时政府。铁托任主席。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1944年已发展到80万人。当年10月20日,它与苏联红军相配合,解放了贝尔格莱德。铁托获“人民英雄”称号,他检阅了凯旋的部队,发表讲话:“在战斗最困难的时刻,……我常常暗自思忖,我们在贝尔格莱德发动起义,我们将在贝尔格莱德胜利地结束这一战斗!这个伟大的日子现在已经来临。”1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领导下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铁托任联邦政府主席,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铁托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举世闻名的英雄。但是,他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我们的胜利并不是一个民族的,而是南斯拉夫各个民族的胜利;新南斯拉夫不是在谈判桌上建立的,而是在我国各个民族经受了四年之久的痛苦和磨难之中缔造的。”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铁托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支援必须同相互尊重主权相一致的原则。1948年春,在二战期间开始产生的苏、南矛盾尖锐化。铁托和卡德尔于4月13日写信给联共(布)中央:“我们研究苏维埃制度并把它作为范例,但是,我们正在我们的国家以略微不同的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打算用最好的形式来实现社会主义”。6月28日,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作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指责南共与参加情报局的各国共产党处于对立地位。次日,铁托主持南共中央会议,通过了关于对南共攻击的答复。南共中央在南斯拉夫报纸上全文公布情报局决议和南共的答复,让人民作出判断。

国际上的巨大压力没有使南共屈服。铁托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是非,而不是用空话来粉碎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不实之词和诽谤,这不是我们的本色。”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党和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最先提出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质疑和批评。铁托宣布:“我们走自己的道路。”1952年11月,他主持召开了南共第六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对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的“工人自治”的决议。会议决定把南斯拉夫共产党改称“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南共联盟),铁托当选为总书记。他指出,实行社会主义的工人自治,是“一整套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的体制”,“这一体制体现了劳动者自由和不可剥夺的权利……使得我们的劳动人民能够全面发展为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人,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1953年,铁托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①总统。他领导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从1947到1978年,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工业产量增长了14倍;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产品年平均增长6.2%。在1979年以前的25年中,个人消费品增加了三倍。南斯拉夫成为战后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963年4月7日,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通过“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规定铁托为“终身总统”。

铁托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动家。他认为,战后的国际关系应当“朝着有利于各国人民独立和平等的方向进行改革”。南斯拉夫一直寻求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独立的可行办法。1955年的亚非会议给铁托以启发,他说:“万隆会议使我产生了不结盟思想的萌芽。”为了推动不结盟运动,他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和国事访问。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参与发起下,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争取和平、维护民族独立,要求撤消外国军事基地,取消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要求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等宣言。铁托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经济统治,反对国与国之间和人民与人民之间一切新旧形式的从属关系”。他在国际事务中起了卓越的作用,有59个国家授予他98枚勋章。

1968年苏联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发生后,铁托指出,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的侵犯”。为防止外来势力的突然袭击,铁托号召南斯拉夫人民实行全民防御体制,以实现他的“别人的我们不要,自己的我们也不给”的宗旨。

1969年3月,南共联盟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铁托当选为南共联盟主席。鉴于铁托的特殊历史地位,1974年南共联盟确定他为终身主席。

1970年,铁托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确认每个民族都有同等代表参加国家管理,提出了集体总统制的设想。集体总统制由22人组成,加入联邦的每个共和国三人,两个自治省各二人,在铁托逝世后每人轮流任职一年。

铁托一贯关怀并同情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为增进中南两党、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不顾85岁高龄,于1977年8月至9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强调说:“我们要继续前进,把南、中关系发展下去”。

1979年4月19日,铁托在庆祝南共联盟革命斗争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总结了南共的历史及其走过的光辉道路,指出:“在我们经历的漫长的道路上有过困难,有过停顿,也有过他人为我们设置的障碍,也有过我们自己犯过的错误。但是,这条道路,就其本质来说,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正确的和光明的。”

1980年5月4日,铁托在卢布尔雅那市因病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