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基





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 (Louis AugusteBlanqui,1805—1881),法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家,空想共产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个革命者的天职,就是不断地斗争,不顾一切地斗争,一直斗争到死为止。”布朗基正是这样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先后经历过三次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曾两次被判处死刑(后均改为无期徒刑),一生中有37年在监狱中度过。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头脑和心脏”、“革命共产主义的高尚的蒙难者”。列宁也称他是“无可怀疑的革命家和社会主义的热烈拥护者”。但是,布朗基的依靠少数人搞密谋暴动的理论和策略却是错误的,曾经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严厉批评。

1805年2月1日,布朗基出生在尼斯附近的一个小城镇里。父亲参加过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母亲对儿子很有影响,一生支持儿子的革命活动,曾以60岁和75岁的高龄两次冒风险为布朗基筹划越狱事宜。

1824年,19岁的布朗基以优异的成绩在巴黎的一所中学毕业。次年,考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和医学。两年后,革命风暴使他中断了学业。1827年,布朗基积极参加了巴黎工人和大学生反对国王查理十世的街垒战。他英勇战斗,三次受伤,经历了最初的战斗洗礼。这次起义失败之后,布朗基伤愈就到国外旅行。

1829年8月,布朗基回到巴黎,在圣西门主义者彼埃尔·勒鲁主办的《地球》报当速记员,开始接触圣西门和傅立叶的著作,对其中批判资本主义的部分最为注意,但却不赞同这些空想家关于通过和平途径达到未来理想社会的主张。

对布朗基一生的思想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巴贝夫的空想共产主义。他阅读了巴贝夫的好友邦纳罗蒂写的《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并结识了作者。巴贝夫及其追随者认为,只有通过暴力才能消灭有财产制,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历史就是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斗争;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没有改变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状况,必须进行一次新的革命;而要推翻现存政治制度,革命者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执行严格的纪律。这些思想成了布朗基终生恪守并为之奋斗的坚强信念。

1830年爆发了七月革命,复辟的波旁王朝终于被人民群众所推翻。当起义群众刚刚拿起武器的时候,布朗基便离开了《地球》报,毅然投身于街垒战。他对人说:“至于我,我要拿起枪来,戴上三色帽徽。”作为街垒战的参加者,布朗基能深切地理解法国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对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七月王朝的失望心情。他认定革命并未结束,需要有一批不畏艰险的人把它继续下去。为此目的,布朗基加入了七月革命后出现的许多秘密社团中最早的一个——“人民之友”社,后来成为该社的左翼领导人之一。

“人民之友”社的成员很复杂,以布朗基等人为首的左翼,由于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状况的《人民之友社告人民书》等通俗性小册子,影响越来越大。1831年,布朗基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让七月革命变成一个骗局。帝制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必须全部加以摧毁。”七月王朝对“人民之友”社的活动感到不安,于是在1832年1月制造借口逮捕了布朗基等15人。这就是所谓的“15人案件”。在法庭上,当法官问到布朗基的职业时,他骄傲地回答说:“无产者”。这个回答使全庭为之震动。布朗基因此以“危害社会治安罪”被判处一年徒刑。

出狱后,布朗基在宣传推翻七月王朝的同时,致力于组织秘密团体。按照他的想法,这种秘密团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其重要任务是制造武器弹药准备起义。1835年,在布朗基的积极参与下成立了“家族社”。次年3月由于有人告密,组织被破坏,布朗基等人被逮捕,并被判处两年监禁。1837年,布朗基逢大赦获释。同年,布朗基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秘密团体:“四季社”。参加“四季社”的主要是工人。这个组织十分严密,入社的人不仅要经过审查,而且还要逐个举行宣誓授刀仪式。授刀是表示宣誓人如对组织不忠诚就将受到被杀死的惩罚。里昂等工业城市也有“四季社”的成员。布朗基、巴尔贝斯和贝尔纳三人组成了“四季社”的秘密领导核心。他们决定在1839年5月12日起义。因为当时法国政局动荡。内阁总理辞职后,新阁尚未组成,下议院也被解散。而12日这天巴黎预定要举行赛马。布朗基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时机。那天,500多名“四季社”社员攻占了市政厅,但由于缺乏群众的了解和支持,在同国王路易·菲力浦派来的军队激战之后不得不退往圣马丁街,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同年10月14日,布朗基在逃往瑞士途中不幸被捕,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才把他从监狱中解救出来。

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革命后成立的临时政府主要由右翼资产阶级共和派组成,它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敌视无产阶级的面目。

2月25日,布朗基回到巴黎,当天晚上就参加了一次讨论如何对待临时政府的政治集会。大多数发言人主张立即采取行动推翻临时政府。但布朗基却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说明这样做为时尚早,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运用人民在二月革命中所夺得的民主权利来组织革命队伍,通过俱乐部的活动来争取群众;左翼共和派和工人团体应该不断向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它切实保障并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就在这天晚上,布朗基组织了“中央共和社”俱乐部,其后即以它为据点进行活动,着重宣传延期举行制宪议会选举的思想。因为布朗基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敏锐地觉察到,资产阶级急于进行选举,是想乘人民还缺乏组织的时候,通过选举篡夺全部政权。一旦目的达到,法国人民又将陷于无权的地位。

但到4月23日,还是举行了制宪议会的选举。新政府里连一个工人代表都没有。紧接着,颁布了禁止集会请愿的法令,否决了巴黎工人提出的设立劳动部的要求。为了抗议新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5月15日巴黎许多革命俱乐部的群众冲进了制宪议会,要求实行社会改革,要求支援波兰起义,而布朗基并不是这次示威运动的倡导者,他甚至试图阻止他的俱乐部成员参加进去。他分析了力量对比,认为这次示威很有可能失败,给革命人民带来损失。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布朗基在1848年革命中的政治活动,认为他代表了当时法国最革命的力量。马克思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谈到5月15日事件时和布朗基持同样的见解。5月15日示威被驱散后,新政府逮捕了许多这次示威的领导人,革命的力量受到削弱。布朗基也于5月26日被捕,致使他不能参加一个月后爆发的巴黎六月工人起义。

1849年4月,布朗基被判处10年徒刑。他先后被监禁在三、四个监狱里。每到一处,他都组织难友起来斗争,也策划过越狱。1851年2月,布朗基在狱中写了一篇题为《人民要警惕》的献词,寄给在伦敦的法国流亡者,作为对二月革命三周年的纪念。献词痛斥了路易·勃朗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在1848年革命中出卖工人利益的叛徒行径。马克思、恩格斯很重视这篇献词,认为它总结了前一阶段法国的阶级斗争,把它译成了德文和英文,并为它加上了前言。马克思恩格斯所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布朗基的追随者建立了经常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还很关心布朗基在狱中的斗争,通过各种渠道予以支持。

布朗基几次策划越狱,都没有成功。直到1859年8月才因大赦而获释。出狱后,他奔走于巴黎、伦敦之间,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反动的路易·波拿巴政府害怕布朗基再次组织暴动,竟然在毫无罪证的情况下于1861年6月又判了他四年徒刑,把他投入监狱。这个蛮横无理的判决引起了法国和欧洲进步舆论的抗议。

1865年,当布朗基刑期已满而政府又无意释放他时,他从监狱医院逃走了。越过国境后,布朗基通过报纸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揭露了路易·波拿巴政府司法部门的专横和黑暗。

在布鲁塞尔流亡期间,布朗基写了许多文章,论及武装起义的战术,也谈到了革命胜利后少数人专政的问题。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渠道同国内的革命力量联系,建立一个政治派别。布朗基派最终形成于第二帝国末年,最初的成员大多是年青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后来逐渐在工人中有了相当的影响。到普法战争爆发前,布朗基派已拥有2,500名成员,成为反对第二帝国斗争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普法战争爆发后,路易·波拿巴的统治愈加不稳。法国工人和小资产者对这场王朝战争尤其不满。布朗基派认为这是推翻第二帝国的好时机。1870年8月12日,布朗基秘密回到巴黎。两天后就发动了进攻拉·维莱特消防队兵营的暴动,企图从那里夺得武器后去占领市政厅。但这次暴动又没有成功。

9月2日,连同10万法军被围困在色当要塞的路易·波拿巴向普鲁士投降。消息传到巴黎,群情激愤。第二帝国的丧钟终于敲响了。9月4日,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由国防政府”执掌政权。

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天,布朗基就创办了《祖国在危急中》报,又建立了同名的俱乐部。起初,他也同法国大多数革命者一样,对刚建立的共和国抱有幻想,没有认清“国防政府”的反动本质,因而号召人民有条件地去支持它。但半月以后,布朗基就在《祖国在危急中》发表揭露“国防政府”的时评,愤怒地指出:“临时政府不过是帝国的拙劣的翻板”,“临时政府害怕革命胜过害怕普鲁士,戒备巴黎胜过戒备威廉。它无时无事不对人民表示怀疑和敌对”。

10月27日,巴赞元帅率17万法军在麦茨投降。成立了一个多月的“国防政府”的卖国实质已为愈来愈多的法国人所认识。10月31日,布朗基派发动了旨在推翻“国防政府”,建立公社的起义。布朗基和弗路朗斯先后随起义的国民自卫军营队进入市政厅,并被推举为临时权力机构的成员。但起义队伍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较量,市政厅又重新落到政府军的手中。第二天,“国防政府”逮捕了弗路朗斯。布朗基则被缺席判处死刑,他不得不再度藏匿起来。

次年1月22日,巴黎人民又一次起义,遭到了“国防政府”的镇压。2月12日,布朗基心情沉重地离开了巴黎,临走前发表了《最后一言》,总结了他在《祖国在危急中》报阐述过的思想,控诉了政府的叛卖行径。不久,布朗基病倒在南方的侄女家。3月17日——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前一天,布朗基被梯也尔政府逮捕。

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获得了胜利。布朗基虽然未能参加革命,而且仍在关押之中,但巴黎人民对这位坚强的革命家表示了极大的尊敬。3月26日选举公社委员时,巴黎市内20个区无一例外地推举布朗基为候选人。28日,公社正式成立,布朗基在第十八、第二十两个工人区同时当选为公社委员。在公社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他又被提名为名誉主席。巴黎各革命俱乐部纷纷集会,要求立即释放他。巴黎公社正式向梯也尔政府提出,用被公社俘虏的巴黎大主教达尔布阿和其他73名重要人质交换布朗基一人。谈判延续了一个多月,终未成功。因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梯也尔知道,“放走布朗基就是给公社一个首脑”。梯也尔自己也承认:“把布朗基还给起义者无异于派整整一个军团去帮助叛乱者。”谈判失败后,公社仍拨出5万法朗作为帮助布朗基越狱之用,但计划没有成功。

巴黎公社虽然只存在了72天,然而,布朗基派和公社里的其他派别一起,为公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却永留人间。

巴黎公社失败后,凡尔赛第四军事法庭对布朗基进行审讯,罪名是参加了10月31日的起义和对公社应负“道义”上的责任。1872年2月,布朗基被判处流放。由于医务委员会认为他的身体经不起长途跋涉,改为终身监禁。布朗基被关入潮湿、黑暗的单人囚房。1879年4月的议会选举中,波尔多市把布朗基选为议会议员。虽然这次选举被当局宣告无效,但第三共和国政府迫于全国范围内要求释放布朗基的广泛运动,不得不于1879年6月10日赦免了他。从1871年3月入狱算起,布朗基这次坐牢时间竟延续8年零3个月之久。出狱后,布朗基回到巴黎,这位74岁的革命老人,不顾年迈体弱,仍然走遍全国,在公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呼吁释放公社战士。1880年11月,他主编出版了《不要上帝,不要老爷》报,宣传工人阶级的解放。

1880年12月27日,布朗基出席了巴黎的一次工人集会,在会上发表了他最后一次的演说。他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象征着工人阶级事业的红旗,反对象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三色旗。会后深夜回家,突患中风,终于在1881年1月1日与世长辞。布朗基逝世的消息震动了法国。1月5日,有近20万人为他送葬。其中有不少大赦归来的公社战士和欧洲知名的革命者。

综观布朗基的一生,他那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和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将永远为人民所敬仰。然而,布朗基虽然自以为信仰共产主义,却既不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去看待国家,又不能科学地去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他所主张建立的革命专政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少数“优秀分子”的专政。他所实行的密谋策略更是不可取的。因而,布朗基只能是一个空想共产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