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胡斯(Jan Hus,约1372—1415),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和卓越的宗教改革家。胡斯所领导的捷克宗教改革运动为胡斯战争制造了舆论,并对十六世纪全欧性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胡斯大约于1372年出生于捷克南部的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倍受父母的疼爱。父母花了很大的心血让胡斯在离村不远的普拉哈蒂采镇受完初等教育。1391年胡斯进入布拉格大学文学院学习。1394年毕业,获得学位,并在该校任教。1401年胡斯被选为布拉格大学文学院院长。1402年又当选为布拉格大学校长,并于该年在布拉格的伯利恒礼拜堂开始了他的布道工作。
胡斯生活的时代正是捷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捷克人民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着德国封建主的欺压。德国封建主采取大规模向捷克移民的方式对捷克加以控制和掠夺。这种移民浪潮在十三世纪达到顶峰。大批的德国天主教神甫和僧侣象“蝗虫”一样成群结队地涌入捷克。他们到处强占土地,几乎霸占了捷克二分之一的耕地。他们还把持了教会和寺院的许多重要职位,如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等职。他们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从德国勾引来大批骑士,让其分享掠来的土地。
德国的商人也步高级教士之后尘,纷纷涌入捷克,他们很快成了矿山的所有者和城市的统治者。他们建立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沿用自己的法律。
德国移民的结果是在捷克形成了一个控制捷克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力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人数众多,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享有种种政治特权。特别是捷克的教会和城市基本被这些德国移民所左右。
捷克的贵族对移入的德国贵族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他们使用德国的语言,模仿德国的习俗,并和德国贵族结成亲戚,丧尽了捷克的民族尊严。捷克贵族日耳曼化了,他们和德国贵族集团相互勾结起来,共同压榨捷克人民。广大的捷克人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象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德国移民导致了捷克社会各种矛盾的日益激化。而天主教会则是各种矛盾的焦点。教会中的高级教士几乎都是德国人,他们无止境地增加苛捐杂税,过着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他们是捷克最大的封建主,是整个封建社会统治的支柱。他们给封建社会蒙上了一层神圣的灵光,以此欺压广大的捷克中、下层人民群众。因此,天主教会成了捷克人民斗争的主要对象。胡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胡斯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对祖国的深重灾难感到忧虑不安。他希望祖国有朝一日变成一个公正而美好的社会。胡斯长大成人后,这种愿望更加强烈。
胡斯在历史刚刚跨入十五世纪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胡斯在这个时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对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以此宣传他的宗教改革思想。
当时布拉格正被德皇卢普里希及其同盟军所围困。祖国处于危机之中。这时胡斯满怀爱国激情大声疾呼,号召人民奋起保卫祖国。胡斯说:“狗都保护它的洞穴,别的狗想赶它的时候,就会同它作斗争……德国人压迫我们,而我们却默不作声!”他还痛斥那些卖国求荣的捷克大贵族“比狗和蛇还卑鄙”。当敌人撤退后,胡斯又向国内的德国贵族进行斗争。他猛烈地抨击了德国贵族的横行霸道,要求捷克的民族自主权。他说:“捷克人在捷克王国应该有权利根据神学和天生的心情占有首要的位置,正象法国人在法兰西王国和德国人在他自己的土地上一样。”此时胡斯正在布拉格大学任教,他对德国人操纵大学的现象极为不满。德国人在大学会议和所有学校行政机构中占有大多数席位,他们故意排挤打击捷克教师。胡斯呼吁捍卫捷克教师的权利。捷克国王瓦茨劳因和教皇发生冲突,需要利用胡斯派的爱国热情来削弱捷克国内的德国人势力,于是在1409年颁布了著名的古登堡法令。法令取消了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优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及其他机构中占三个席位,而德国人只占一席。
胡斯不仅在大学里活动,而且还在伯利恒教堂热情地宣传他的宗教改革思想,向捷克各个阶层的居民传教。胡斯无情地揭露了天主教会贪财好利、腐化堕落的行为。胡斯说:“甚至藏在穷老太婆身上的最后一个铜币,都被无耻的教士搜刮出来,如果不花在忏悔上,就花在弥撒上,不花在弥撒上,就花在圣徒遗物上,不花在遗物上,就花在赎罪上,不花在赎罪上, 就花在祈祷上,不花在祈祷上,就花在埋葬上。难道不能说教士比强盗还狡猾、还凶恶吗?”胡斯还证实了一个神甫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个有夫之妇拖到祭台上干伤风败俗之事的丑闻。
随着斗争的深入,胡斯宗教改革的思想越来越加深了。从对教会恶习的揭露转到要求根本改造整个教会。胡斯充分吸取古往今来的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学说,尤其是对十四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的学说最为推崇。胡斯赞许威克里夫的观点,但并不盲目地崇拜。据胡斯自己说,他只是捍卫和继承威克里夫学说中看来是正义的符合实际的观点。胡斯于1403年将威克里夫的《三人对话录》译成捷克文。胡斯肯定了威克里夫的如下几个方面的宗教改革思想。
首先,肯定了没收教产归于国有的思想。胡斯认为教会土地占有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主张没收教会的土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恢复“真正的”基督教会。胡斯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夺掉狗吃的骨头,狗就不会再咬;剥夺教堂的财产,就找不到教堂里的神甫。”
其次,肯定了教会应服从世俗政权、蔑视教皇的权威、赎罪券是无稽之谈的思想。胡斯把教皇称为“基督之敌”,他号召人们用武力来对付教皇。他说:“弟兄们,现在已经到了诉诸干戈的时代。”胡斯还对教皇兜售赎罪券一事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对社会产生了不少的影响。1412年6月,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在捷克公开出卖赎罪券,胡斯的亲密战友布拉格的哲罗姆号召人民举行抗议游行。游行的队伍声势浩大,烧毁了教皇的诏书,并由一个布拉格的著名娼妓扮演教皇,免费散发赎罪券,逗得市民们哈哈大笑,拍手称快。胡斯信徒这种蔑视教皇权威的行动引起了捷克当局的恐慌,他们下令处死了参加游行的三名帮工,以示警告。
再次,胡斯还肯定了取消教会特权,建立廉价教会的思想。英国的威克里夫和捷克的马特维都否认只有神职人员才有用圣杯领取圣餐的特权。他们主张俗人和教士享有同样的领取圣餐的权利。胡斯对这一主张给以充分的肯定。后来这一条成为胡斯派一项纲领性的理论。胡斯反对教会的铺张浪费,主张取消忏悔、洗礼、埋葬等仪式的费用。这一点引起了教会的反对。1408年布拉格的天主教会对胡斯提出控诉,指控他“用无礼和侮辱的说教煽动全体人民对神甫的仇恨”当然这种指控丝毫不能动摇胡斯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最后,胡斯不但肯定而且发挥了威克里夫关于“圣经是教义唯一源泉”的思想,认为,每一个信徒都有权按照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来决定信仰。在这一点上胡斯比他的前辈大大前进了一步,并为十六世纪路德教的“信仰得救”学说奠定了基础。
此外,胡斯还赞同威克里夫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的主教。胡斯字斟句酌地校订了当时捷克文译本的圣经。这对捷克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代表市民阶级利益的。他的学说集中地反映了捷克广大阶层的爱国民族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捷克下层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压迫的要求。
胡斯的宗教改革活动引起了天主教会的极大仇视和恐惧。他们千方百计对胡斯加以陷害打击。1411年胡斯被开除了教籍,并于同年底被迫离开布拉格来到捷克南部地区。胡斯虽身遭迫害,但其宗教改革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在捷克南部地区继续进行宗教改革活动。此时,他完全和天主教会断绝了关系,而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胡斯向那些聚精会神地倾听他布道的农民传教。胡斯对那些吮吸农民血汗的封建主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流露出他对农民的同情。1412年左右,胡斯发挥了他的关于有条件地服从教会和世俗政权的学说。胡斯认为,主教和一般领主的命令如果违反了圣经和宗教原理,臣民们就没有执行命令的义务。这一学说在思想上武装了农民,给农民提供了反对封建压迫的理论根据。
1414年天主教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全欧性的宗教大会,大会“邀请”胡斯参加。胡斯深知这是天主教会一个阴谋,赴会将是凶多吉少,但是他为了在这个全欧性的宗教大会上公开证明真理的伟大,还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前往。在临行前,他立下了遗嘱。嘱咐他的信徒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了促使胡斯赴会,德皇西吉斯孟(1410—1437)授予胡斯“保护证书”,诈称保护胡斯的人身安全。胡斯就是在这种所谓的“保护”下,离开故乡前往康斯坦茨。1414年11月3日,胡斯在人民群众的欢迎中到达了会址。然而,胡斯到会不到一个月,封建统治者就突然背信弃义将胡斯逮捕,系上重铐投入康斯坦茨一个寺院的地窖监狱。宗教会议对胡斯进行最后的审判。会议要求胡斯无条件地放弃一切异端观点,尤其是关于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胡斯认为这样笼统地放弃自己的观点等于承认控告的正确性。他一再声明,任何真正的确属他本人的观点,只要证明是异端的话他都乐意放弃。然而宗教会议十分害怕和胡斯进行公开的教义辩论,它不给胡斯以讲话的机会,它任意歪曲胡斯的观点,罗织罪名,必欲置诸死地。1415年7月6日胡斯被判处死刑。胡斯在临刑前还向周围的群众做了最后一次讲道,拒不悔罪,最后唱着歌英勇就义了。封建统治者害怕胡斯的信徒夺去其尸骨,而把胡斯的骨灰扬入莱茵河中。并将胡斯躺过的泥土也掘走,以防群众拿去做为纪念物。
封建统治者以为处死胡斯就可以天下太平,但是事与愿违,胡斯的殉道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极大愤怒,不久便爆发了震惊欧洲的胡斯战争(1419—1434),给封建社会以沉重的打击。
胡斯的宗教改革活动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十六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马丁·路德公开承认他的学说在许多方面是遵循胡斯的教导,并在1519年于莱比锡举行的神学论战中当众宣称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将胡斯处以火刑是错误的。
胡斯是捷克人民忠诚的儿子,马克思不止一次地称胡斯是捷克人民的民族和人民权利的保卫者。捷克人民深深怀念胡斯,每年7月6日,捷克全国城乡燃起篝火,以纪念胡斯殉难。胡斯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捷克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