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①(帘内清歌帘外宴)
【原词】
帘内清歌帘外宴②。虽爱新声③,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④,梁尘暗落琉璃盏⑤。
桐树花深孤凤怨⑥。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⑦。坐上少年听不惯⑧,玉山未倒肠先断⑨。
【注释】
①《凤栖梧》:即《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名,后被用为词牌名。《乐章集》中注为“小石调”,是教坊十八调之一。
②“帘内”句:按照宋时的习俗,凡是家中的歌女唱曲佐酒,一定会用帘子隔开,所以这样说。清歌:清澈悦耳的歌声。葛洪在《抱朴子·知止》中曾著:“清体柔声,清歌妙舞。”
③新声:指新制定的歌曲。词依照一定的曲调填词而唱,谓之“依声”,按照新制定的曲调填词而唱,谓之“新声”。
④牙板:歌女在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有用竹木制的,也有用檀木制的,亦有用象牙造的。珠一串:形容歌声清脆,如同一串串珠子掉落在玉盘之上。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著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句。
⑤梁尘:梁上的尘土。这句是说歌声清脆动人,可以吹动梁上的尘土。
⑥桐树花深孤凤怨:歌声就像是孤独的凤凰一般哀怨。桐树即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⑦“渐遏遥天”二句:即歌声响亮到可以让天上流动的云彩停止。《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⑧坐上少年:柳永自谓。
⑨玉山未倒:指人还未醉。玉山,形容男子仪态之美。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容止》中曾写道:“嵇叔夜(嵇康)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肠先断:形容歌声感人至深。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黜免》曾有句:“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译文】
帘子里清脆悦耳的歌声在为帘子外的酒宴助兴。虽然对依照新制定的曲调填词而唱的歌声颇为喜爱,但是却见不到歌女如花的容颜。压板节奏恰到好处,歌声如同一串串珍珠掉落在玉盘之上,圆润清凉,其嘹亮飞动之处,竟吹动梁上的微尘暗中掉落在酒杯之上。
那歌声如从梧桐树花深处的孤凤一般如泣如诉、哀怨动人,仿佛能让天上的云彩停止。我早已深陷在这段歌声里,人还未醉,肠却已为之断。
【赏析】
本词从“坐上少年听不惯”一句可以推测为作者早年所作之词,为咏妓词。本词花了大量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歌女美妙绝伦的歌声。
上片描写了歌女动人的歌声,不过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词起首三句交代了宴会的安排。歌女隔着帘子清声而唱,渲染出了一种神秘之感,同时也衬托出了歌声的纯粹。客人虽然“不见如花面”,但歌声已经先行打动众人,更显纯粹。之后,词人引用了大量的典故,来描绘歌声之美。“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两句,形容出了歌声的悦耳动听,意为压板节奏恰到好处,歌声如同一串串珍珠掉落在玉盘之上,圆润清凉,其嘹亮飞动之处,竟吹动梁上的微尘暗中掉落在酒杯之上。这两句运用了前人的典故。
下片作者着重描写了歌声所带来的效果和影响,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突出歌声的美妙,足以让词人为之倾倒。“桐树花深孤凤怨。”一句,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前人写音乐的诗文,但“梧桐”“凤凰”均为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且古代又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柳永借助这些意象绘制了一幅画面,可引读者对歌声展开多层次的想象。词人再以“深”“孤”“怨”进行渲染,将歌声中所传达出的清越、凄怨、孤寂、哀婉等情绪让读者可以感知出来;同时,这一句又为词尾所抒之情作了坚实的铺垫。“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一句,化用《列子·汤问》中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故,不过词人加一“渐”字,更道出了歌声由细到粗、由弱到强不断增大的力度。词人再加“不放”给歌声赋予了鲜活的主动性和生命力。最终讲到词人已经被清澈哀怨的歌声感染,感触良多,不忍心再听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