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1]
【原文】
如有瑶台客[2],相难复索归[3]。
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4]。
浦外传光远[5],烟中结响微[6]。
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
【注释】
[1]如有:冯浩曰:“原编《集》外诗。”
[2]瑶台客:瑶台仙女。瑶台,传为神仙居处,亦以喻月宫。
[3]相难:责难于我。难,诘责。索归:求归。
[4]菡萏:即荷花。荐:垫。
[5]光:曹植《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6]结响:声音、韵调。《汉书·李夫人传》:“上思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
【译文】
好像有一位从瑶台而来的客人,责难于我,并且要求归去。这位客人手拿芭蕉绿扇,身披着像荷花一样的红衣。他渐渐远了,从水滨之外的远处传来一阵强光,烟雾缭绕中传来微弱的声音。美好的夜晚只剩下一寸残焰,回首看时,不过是我独坐重帏而已。
【赏析】
梦为心声,断片式的、毫无逻辑的梦境中可能潜藏着起伏不定的情感及千回百转的内在世界。对于失意落拓之人而言,梦境越是美妙,醒来的那刻便是噩梦。诗人将多个典故化为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意象,诸如似乎来过又急着归去的瑶台仙女,碧绿的芭蕉、美丽的菡萏、神光离合、烟中微响等,形成光影朦胧、远近错落、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表现出诗人唯美主义的艺术倾向。
开篇便是“如有”二字,不确定的语气暗示后文乃梦境,如有实无。首联仿若可闻“相难”之声,梦中的人似乎是虚的,可指责和想要离开的动作却十分真切,虽是梦境,却已有离别之意。颔联写绿色的芭蕉、红色的菡萏,意象叠加,色彩明丽,与《离骚》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相类,然而因主体的缺失更难索解,幻想与现实融合一体,似真亦幻。颈联化用洛妃和李夫人事,只取其光彩与声音的瞬间,如从己出,远与近,虚与实,光与声彼此勾连、贯通,如坠梦中。“远”“微”二字,于缥缈中仿若带着难以名状的心痛与哀伤,呼应首联“复索归”,终是归去,终是无缘。尾联写梦醒之后,唯有残烛为伴的孤寂处境,瑰丽的梦境与惨淡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一阵恍惚,竟不知何者为梦境,何者为现实。
此诗借梦境而写相思之情,流露出诗人对爱情求而不能的迷惘与痛苦,其织梦的写法承袭屈原香草美人传统,营造出缥缈、华丽、灵动的意境,亦正是李商隐诗歌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