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文化·牦牛背上的生活·服装

青藏文化·牦牛背上的生活·服装

青藏高原上的服装,多种多样,可谓五彩缤纷,但究其来源和式样,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牧区服饰和农区服饰。

牧区服饰 牧区一年中仅有两三个月是较暖和的日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寒冷气候之中。所以,牧区男女老幼,皆穿大襟长皮袄,内穿布衫。皮袄分羔皮和老绵羊皮两种,普通人平时穿老羊皮袄,除下摆和领口有红布镶边之外,无任何装饰,耐穿经脏。节日的皮袄大多为羔皮并以绸缎做面,或在羔皮上直接镶红、黄、绿色的边,或镶水獭皮和豹皮等。夏天戴毡帽,冬季戴狐皮帽。这种皮袄宽松肥大,夏季只穿左袖,右袖头甩于后侧,男女相同,冬季则穿两袖。裤子或以羔皮,或以狼皮,有的在羔皮上加羚羊皮或鹿皮。脚上穿毡靴、皮靴。

农区服饰 从雅鲁藏布江、青海湖畔到金沙江边的农区,男子服饰大同小异,夏季穿布料藏袍,冬季穿皮袄或氆氇粗呢藏袍。上身穿短襟长袖上衣,一般穿两三件,内为薄布绸衫,外为绒、呢、羔皮大襟上衣。上衣领口和大襟边上均镶锦缎边、钉银铜扣。裤有布、粗呢、布绸、皮料裤,以白色为主。节日服装,则以绸缎为最佳。男子服饰式样不多,远不及妇女服饰。妇女服饰大约有二十余种,式样各异,色彩缤纷。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阿里普兰装、卫藏装、工布装、门巴装、康区装、马尔康装、平武白马装、舟曲白马装、东旺装、大中甸装、奔子拦装等。普兰、卫藏、康和大中甸等地长袍长袖衣基本属同一类型,长可曳地,十分宽大。不同之处在于襟口和下摆等处的镶边、两侧插子的有无及镶边等。此外,普兰和大中甸妇女都有披羊皮披风的习俗。平武和舟曲装,多以布料为主,肥瘦适中,肩袖镶红、黄、蓝等色布边,腰系宽花带,下摆为裙。东旺装则是对襟长衣长袖,较窄,前摆平面,后摆打褶,但仅长至膝或小腿。前胸镶三角形领边,极雅致。奔子拦和塔城等处的服装,则为上穿大襟短衣,下为百褶裙。此外,中甸尼西妇女还穿裙裤,这种裙裤的前后各有一条长方形布片,形成一种独特的样式。

地域对服装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高寒牧区以皮袄为主,高寒农业区的冬服也与牧区相仿,而高寒农区的夏服则多以布、呢为主,也较轻便。河谷地区则因四季气候温和而多选用布、绸;衣服也较窄、轻便。但是,不管高寒地区还是河谷地区,服饰的色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色块递增和排比规律。五色彩边(下摆、领口、大襟胸口、肩、臂等处)以绿、紫、黄、朱等竖立色块依次递增,有醒目、振奋的特点。腰带扣饰、发辫、连衣饰物等,一排排有规律地佩戴,形成色彩的强烈对比,但又与整体谐调一致。各地服饰,尤其是节日盛装,显得高贵、豪华。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服饰,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土族、撒拉族等民族的服装,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影响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