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宋代中国传统金石学的形成·“吉金”的著录与研究

金石学·宋代中国传统金石学的形成·“吉金” 的著录与研究

著名学者刘敞,是宋代较早的铜器收藏家和著录者。当时的长安一带,“多古物奇器,埋没于荒基败冢,往往为耕夫牧竖得之,遂得传于人间。刘氏喜藏古器,由此所获甚多”(《集古录》跋尾卷一)。嘉祐八年(1063),刘敞将所得11件铜器摹写文字,描绘图像,勒刻上石,结集为《先秦古器记》,这是最早的青铜器著录书。此后,有关铜器的著录日益增多。而“政宣之间,流风益煽。《籀史》所载著录金文之书至三十余家。南渡后诸家之书犹多不与焉,可谓盛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宋代金文著录表》中,“就诸书之存者论之,其别有三:与叔(吕大临)考古之图,宣和博古之录,既写其形,复摹其款,此一类也。啸堂(王俅)集录,薛氏(尚功)法帖,但以录文为主,不以图谱为名,此二类也;欧(阳修)赵(明诚)金石之目,才甫古器之评,长睿(黄伯思)东观之论,彦远(董逌)广川之跋,虽无关图谱,而颇存名目,此三类也”(《观堂集林》,第295—296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我们在这里,就依此分类法,择其重要的著作加以介绍。

1.吉金图录

《考古图》十卷,著者吕大临自序作于元祐七年(1092)。书中收入秘阁、太常、内藏及私人收藏三十七家之物,共224器。其中商周铜器148件、秦汉铜器63件、玉器13件。每件器物绘有图像、铭文,并记其大小、容量及重量。凡确知其出土地及藏家者,也都加以注明。容庚指出:此书虽然“器物的定名间有未当,但著录之法至此书已大体上完备”(容庚:《商周青铜器通论》,第140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博古图录》(又称《宣和博古图》),王黼等编。《铁围山丛谈》谓,“大观初,乃仿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这本书的编纂体例仿李公麟的《考古图》一书,但该书今已不传。《博古图录》著录宣和殿所藏彝器800件左右。此外,还包括宣和五年(1123) 山东临淄出土的齐侯镈钟。共计著录彝器839件,下分20类(包括杂器40件,鉴113件)。每类之后都有“总说”,类下之每件器物,又有释文注于图像之后。此外,各器之大小尺寸、容量及器物本身重量,也都一一注明。并对铭文作有考证。《博古图录》基本将宋代出土铜器囊括其中,是一本集大成之作。此书因编纂较早,因而有不少缺陷。但“考证虽疏而形模未失。音释虽谬而字画俱存”。特别是在图像之后注明“依原样制”、“减小样制”等等,因而使研究者“尚可因其所绘,以识三代鼎彝之制、款识之文,以重为之核订,当时裒集之功亦不可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五)。特别是该书“在铜器的分类与名称的考订以及据实物订正《三礼图》的错误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夏超雄:《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是一部金石学名著。

2.文字款识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薛尚功纂。本书在《考古图》、《博古图录》等书的基础上,再广为搜集新出土铜器铭文,共收入器铭501件。其中有所谓“夏器”2件(乃吴越鸟虫书之误断)、商器205件、周器253件、秦器5件、汉器42件。该书不图绘器物原形,只精摹铭文,附以释文和考证。“宋代所出十分之八在于是书,故研究宋代金文者所当参考”(容庚:《商周青铜器通论》,第147页),为历来研究者所重视。

《啸堂集古录》二卷,王俅著,序作于淳熙三年(1176)。本书收入商彝275件、秦权1件、汉器16件、汉印37件、汉唐蜀镜15件、墓志铭1方,共为345件。每器上摹铭文(有的或有删节),下列释文,没作考证。“由于此书是王俅积三十年的成果,‘芟荑截裁,独留善者编次’的,加上有南宋初年刻本流传于世,因此被学者所重视”(夏超雄:《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3.金石存目与跋尾

宋代所谓“存目”与“跋尾”,即“金石显晦有时,古今见闻各异。是宜以及身所见,著之简编;考索有得,则附以题识,此金石学之最初所有事也”(朱剑心:《金石学》,第24—25页)。这类著作“虽无关图谱”,但却使金石资料“颇存名目”,应是最早的金石学研究著作。

《集古录跋尾》十卷,欧阳修撰,嘉祐六年(1061)成书。欧阳修广辑金石资料,收集了自周穆王以后历代金石拓本近千卷,并对其进行研究,写成跋尾四百余篇。嘉祐八年(1063),其子欧阳棐进行整理,“撮其大要,别为录目”,编成《集古录目》一书。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一书,是我国最早的金石研究著作,“为金石考证学奠定了基础” (夏超雄:《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

《金石录》三十卷,赵明诚著。当赵明诚就读太学时,就曾“质衣”以搜集金石拓本。他先后共搜集到商周至隋唐拓本近二千卷,仿照《集古录》体例,编成《金石录》。赵明诚死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其妻李清照继续其事,终于绍兴二年(1132)完成。此书前十卷共二千条,以时代先后为序。后二十卷共五百零二篇,为研究心得(即跋尾)。这部书的特点,就在于对金石录目是“按历史年代有系统编次的”(夏超雄: 《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这不仅对其同代人,就是对后世同类性质著录的编纂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它有关这方面的著作还有《东观余论》、《广川书跋》等。《东观余论》(十卷)黄伯思著,于绍兴丁卯(1147)编成。黄伯思曾在政和中鉴定古文物于秘阁,因而对“钟鼎彝器款式体制,悉能了达辨正”(朱剑心: 《金石学》,第23页)。《广川书跋》 (十卷) 的著者董逌,曾与黄伯思同在秘阁鉴定古代文物。《广川题跋》前四卷为铜器题跋,后六卷为碑帖题跋。本书是董逌研究金石文物的心得。

此外,南宋初年翟耆年的《籀史》(二卷),“是一部金石书目提要式的专著”。书中既介绍入目书的作者,又评述所收入书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宋代已失传的金石著作,“本书仍记其大概,这对研究金石学史是有意义的”。《泉志》十五卷,洪遵撰,共收入古钱百多种。我国早在南梁就开始了古钱币研究,但有关著作多已失传。因此,《泉志》就成了流传至今的最早钱币专著(参阅夏超雄:《宋代金石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