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政论家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西汉前期河南郡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东)人,人称贾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贾谊自幼天资聪颖,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18岁时,就显露出惊人的才华,以能诵读诗书和善于撰写文章驰名郡中,得到了当时的河南郡太守吴公的垂青,召至门下。吴公担任廷尉后向文帝举荐贾谊,于是他也受召,离开家乡,到都城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拜为博士,备顾问应对。当时他年方二十余岁,在诸位博士中年龄最轻。每当文帝诏令博士评议国家大事,诸位老年博士尚在思索如何答对,贾谊已经成竹在胸,娓娓道来,一一答对,而且时常道出他人想说而尚未说出的话,因而得到众博士的赞赏。不足一年时间就越级晋升为太中大夫。贾谊遂以天下为己任,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革除时弊的各种措施,并得到了文帝的赞同。文帝准备提拔贾谊担负公卿的重任,却遭到了朝中一些权贵的反对。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纷纷在文帝面前诋毁他,说“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不能明察,贾谊终于被疏远,降职外出,担任长沙王的太傅。于是贾谊离开长安南下。
在被贬谪长沙的三年中,贾谊仍不断上疏朝廷,恳切陈辞,痛砭时弊。汉文帝念及贾谊的才学,又征贾谊回长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贾谊口若悬河,谈得头头是道,文帝不觉把自己的座席和贾谊靠近。有一首古诗专写此事,写道: “宣室夜半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的小儿子刘揖被封为梁王,国土在今豫东地区,史称梁怀王。刘揖爱好文学,又深得文帝爱宠,朝廷就派贾谊担任梁怀王的太傅。贾谊再次离开长安,到达梁国。汉文帝时常派人千里迢迢向他询问政事得失。几年以后,刘揖骑马奔驰,不幸从马背上掉下摔死。贾谊常深自责备没有尽到太傅的职责,心情极度悲伤,忧闷成疾,一年以后竟与世长辞,时年方33岁。
贾谊是西汉初期思想深刻和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家。他的《过秦论》较为中肯地探讨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他认为秦兼并关东六国,用的是 “诈力”。实现国家统一之后,秦朝廷依然迷信法家的重赏必罚的统治术,不了解“取与攻守不同术” 的道理,不能随历史条件的变化采取新的政策,以致于“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要求西汉朝廷以亡秦为鉴戒。在《治安策》一文中,他深刻揭示了西汉初期的社会矛盾和弊端。针对人们对所谓“太平盛世” 的称美,他尖锐地指出: “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世,何以异此?”他将当时的政治形势比作一个人躺在下面放有火种的柴堆上安睡,希望引起统治者警惕。他认为当时的社会问题,一是 “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不劳而获和尽情挥霍的人越来越多,从事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必然导致物品的匮乏。因此他建议“驱民而归之农”,发展农业生产,强本节侈; 二是诸侯王与中央分庭抗礼,势力逐渐强大,是国家之大患。他多次上疏提出 “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对诸侯王及早抑制,削弱其势力。三要重礼抑法,建立封建等级制度,使君臣上下有差别、父子六亲各得其宜。此外,他还主张抗击匈奴的侵略。贾谊对当时政治问题的评论是颇有见地的,他的一些政治主张部分被汉文帝所采纳,也为后世政治家所继承。贾谊的政论对当世和整个汉代政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哲学思想方面,贾谊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征法思想。他在《鸟赋》 中写道: “天地为炉兮, 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万物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变化,认为自然界如同一个大熔炉,阴阳二气好比是炉中的木炭,天地间生成的万物好比炉中冶炼的铜。一切事物都在永无休止地变化着,它如同回旋的水流一样迁流不已。他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写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它的对立面,祸福、忧喜、吉凶经常是互相联系着的。事物不断地回旋运动,就像制做陶器的旋转器具那样。他还将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体运用到社会伦理生活之中。
贾谊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散文和辞赋方面。他的政论性散文,有《过秦论》、《大政》等,以《过秦论》最为著名。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旨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本文首先用渲染、比衬等手法充分显示了秦国的声威。但是这个“席卷天下”、“威震四海” 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亡之众数百” 的陈涉的 “奋臂大呼” 中土崩瓦解,从而指出民心向背在王朝兴亡中的重要作用,失去民心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这篇散文注重文字修饰和铺张喧染,保留着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贾谊也写有一些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这类文章往往透过当时的太平景象,揭示出社会潜伏的矛盾和危机,观察敏锐,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强烈。此外,他还写有一些利用史料和故事说理的文章,具有语言浅显、叙述生动的特点。总之,贾谊的散文分析深刻,文笔流畅,善用比喻,语言形象,对唐宋时代的政论文颇有影响。
《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贾谊辞赋的代表作。他被贬官长沙路过湘江时,借凭吊葬身汩罗江中的屈原,抒发自己内心的忧伤和愤懑之情,写成了脍炙人口的 《吊屈原赋》。他谪居长沙期间,思想较为悲苦。有一天,一只鵩鸟飞进他的屋子,钻在座位下面。当地人认为鵩鸟是一种不祥之鸟,飞进屋子对主人是不吉利的。贾谊就写了一篇《鵩鸟赋》,借道家“齐死生、等祸福”的消极思想,阐述了祸福荣辱都不足戒意的心情,这实际上是身处逆境、情绪哀伤的贾谊的自我排遣和自我安慰。他的赋作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较为整齐,在形式上趋向散体赋,显示了从楚辞向新体赋过渡的痕迹。
贾谊英年早逝,在人间仅生活了33个年头。但他是西汉初年的一位很有影响的政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对汉初社会问题的认识相当深刻中肯,提出的政治主张不仅影响到当世,也为后代政治家所继承。他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他的散文和辞赋也成就颇高,影响久远。鲁迅先生曾称《治安策》和《过秦论》 “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将永远彪炳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