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论战使玻尔兹曼草率结束了生命

大论战使玻尔兹曼草率结束了生命

1868年玻尔兹曼(1844—1906)在《运动质点活力平衡》的论文中提出了将统计学引进分子运动论研究的任务,使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极为重要的阶段。1872年在《气体分子热平衡的进一步研究》的长篇论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H定理”,为现代非平衡统计力学奠定了基础。1877年,为解决洛施密特佯谬,他进一步研究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导出熵S与热力学几率满足s=KLnW关系式,使熵增和分子运动状态的几率趋向最大值联系起来,从而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熵变得容易理解了。玻尔兹曼还为分子运动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的理论综合打下了基础。玻尔兹曼在物理学方法上的创新是以原子分子的大量存在为前提的,马赫由于偏爱经验主义和现象学理论,很难接受玻尔兹曼的观点,使这场本应属于科学领域的分岐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马赫从“科学理论必须通过直接的经验去证实”这一观点出发,宣称原子由于不能直接观察,因而原子理论是纯粹的形而上学,根本不是科学理论。奥斯特瓦尔德也从他的唯能论观点出发强调分子原子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地进行能量运算而使用的术语,因而不能表征任何物质存在。由于他相信千变万化的自然界用“能量的变换”进行描述更为明确、精确,他也反对原子论,成了反对玻尔兹曼的又一主力。1895年在德国吕贝克召开的“自然科学家大会”上,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对气体动力理论进行了大围攻。论战中玻尔兹曼一方由于人少势单,结果失利,会议纪要中全部删去了玻尔兹曼的观点。1900~1902年,玻尔兹曼和奥斯特瓦尔德同在莱比锡大学任教,这儿由于是唯能论的大本营,玻尔兹曼精神和心理受到更大压抑。他为自己的研究结果不被科学家团体接纳而痛苦。在精神忧郁的情况下他蒙生了自杀的念头。1906年9月5日在意大利度假时,玻尔兹曼在旅馆上吊而死,时距他的理论被科学界接受的日子仅差两年!